有的 " 矮胖 ",有的 " 细腰 ",有的青翠欲滴,有的青中带黄,有的墨绿近黑,有的口感软糯,有的吃口脆嫩 …… 俗话说 " 三天不吃青,眼睛里冒火星 ",秋冬时节,青菜成为南京人餐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菜肴之一。谁家餐桌上还能少得了青菜?
青菜,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青绿色的菜。11 月 22 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南京多家菜场发现,目前市面上的青菜品种非常丰富,有矮脚黄、高秆白、瓢儿菜等品种。还有不少青菜作为饭桌 " 标配 ",却总让外地人叫不上名字,它们大多是当地人心中的 " 只此青绿 ",比如上海青、南通黑塌菜、广东菜心等等。
△ 蔬菜摊上的 " 青菜家族 "
有一种儿时记忆叫 " 矮脚黄 "
从入冬到开春,在南京各大农贸市场,矮脚黄最为常见,人气无疑也是最高的。
" 新鲜的矮脚黄,1.5 元一斤。" 在新街口附近的香铺营集贸市场,摊主陆明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的矮脚黄长势好、口感好,经常不到一上午就能卖光一大袋。
△ 矮脚黄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这种菜叶子圆圆的,叶色鲜嫩淡绿,菜梗是白色的,比较短。" 这是南京本土的青菜,我们从小就爱吃,以前家门口都会种,等天再冷些口感更好。" 今年 57 岁的市民刘先生说,过去,秋冬季节南京市场上的青菜绝大部分都是矮脚黄,炒一炒或者烧汤都很好吃。
在南京,还有一道传统名菜——炖菜核,用的就是矮脚黄。不少市民和商户表示,在名目繁多的青菜中,矮脚黄之所以是南京人的心头好,离不开儿时情结和它的百搭角色。经过烹饪后的矮脚黄,往往菜叶鲜嫩碧绿,而菜梗洁白软糯,别有一番香甜。它既能以主料的身份出现,还能装饰其他菜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 现在的矮脚黄吃得是个脆劲儿,等到霜打后,吃的就是糯口了。" 市民刘先生补充道,一般到了小寒节气,老南京人会用矮脚黄和咸肉片、香肠片或者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菜饭吃,格外香。
△ 上海青
上海青 VS 苏州青,傻傻分不清?
叶面光滑,叶色鲜绿,叶片呈阔叶状,很多人对上海青这种菜都不陌生。相比矮脚黄,它的价格更高一些,3.5 元一斤。
△ 小菜秧
摊主陆明春说,除了上海青,还有一种苏州青,不少人都分不清。苏州青的叶片颜色深绿偏黑,叶片稍短,上海青的叶片则稍长一些。此外,苏州青的菜帮子特别短,整棵菜矮矮小小的,一煮就烂,甜嫩多汁。" 大家经常看到的鸡毛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都是上海青的幼苗,特别鲜嫩,适合烧汤、煮面吃。"
秋冬季节,当你吃过螃蟹或小笼包后,再来一碗青菜豆腐汤,一定会有清新解腻的感觉。
△ 广东菜心
瓢儿菜、黑塌菜,天冷更美味
菜扁扁的,暗绿色,叶面起伏不平,层层叠叠,就像是一朵绽放的绿色菊花,还抗冻,这样的青菜你见过吗?
" 这叫瓢儿菜,入冬后,尤其霜打后的瓢儿菜,既带清香又带糯甜,用它烧肉、炖豆腐、下粉丝都很美味。" 摊主吴阿姨介绍说,瓢儿菜也是南京的特色品种,它的耐寒力较强,种植区域很多,品种有菊花心瓢儿菜、黑心瓢儿菜等。
清代南京著名文人、金石家、藏书家甘熙,在《白下琐言》中记载道:" 今之瓢儿菜,甘美绝伦,味较北地之白菜为厚,或谓即菘菜,然必经霜雪始佳。" 可见,瓢儿菜也是让南京人引以为傲、带有满满情怀的一种蔬菜。
在南通,有一种青菜一层层地向外翻卷着,扇形的叶子呈现出带有光泽的墨绿色,状如瓢儿菜的 " 亲戚 ",在冰天雪地中口味变得更鲜美,名为 " 黑塌菜 "。
黑塌菜又叫乌塌菜、塌菜、黑菜,是南通如皋特产,状如宝塔,叶片肥嫩,可以炒菜,作汤或者凉拌。比如黑塌菜馄饨、蒜香黑塌菜、麻辣黑塌菜、黑塌菜汤圆等,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 腌菜 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 摄
又是一年腌菜季
不食不时,恰逢 11 月 22 日小雪节气," 小雪腌菜 " 提上日程。
高秆白、雪里蕻、矮脚黄等,都是常见的腌菜品种。在南京,不少人将专门腌菜的高秆白直接称为 " 腌菜 ",可见其在腌菜界的地位。
△ 现成腌菜热销
现代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小雪节气前后的腌菜摊人气颇旺,不少摊位老板当天进货的高秆白不到半天就卖光了,要想买可得起个大早。
市民王阿姨一大早就来到三七八巷买了几斤高秆白,1.5 元一斤," 我们家做腌菜一定要买高秆白,白白的帮子像箭杆一般长,叶子少,含水量多,经得住晾晒脱水。" 她说,这个时候的高秆白品质好,抓紧多买一些,等气温到零下以后就容易冻坏了。" 一边说着,一边将几袋子高秆白扛在了肩头。
现代快报 + 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