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22
524字何以传诵300多年?专家学者云集探讨这部“治家之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你从小背诵的格言,可能很多都出自明末清初昆山理学家朱柏庐的家训。

11 月 22 日," 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治家之经:朱柏庐与《治家格言》" 在昆山举办。专家云集,探讨一部 " 治家之经 "。

△ 论坛现场

524 字尽数儒家传统道德观念

本次论坛的 " 主角 " ——朱柏庐,本名朱用纯,字致一,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一生教授乡里、博学勤笔,著有数十册典籍。作为江苏先贤的典型代表,他与顾炎武、归有光一起被称为 " 昆山三贤 "。

△ 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短短 524 个字,尽数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文字通俗却不失文采,内容简明却不失深意,读起来朗朗上口。

△ 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师生诵读表演《治家格言》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秉持勤俭持家的美德;"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 点明家门和顺的重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 警示谄上骄下的危害;"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 将家训的内涵从 " 治家 " 提升到 " 治国 " 乃至 " 治天下 " 的高度,凸显家国天下的高尚情操 ……

△ 雕版印刷演示

现场,扬州广陵书社雕版印刷工艺传习所大师演示了《治家格言》雕版印刷。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师生们获赠雕版印刷的《治家格言》,还诵读表演《治家格言》。同时," 朱柏庐史志研究会 " 成立并揭牌。

专家学者云集,探讨背后 " 文化密码 "

短短 524 个字,为什么能传诵 300 多年,至今仍不觉过时?论坛现场,专家学者云集,探讨背后的文化密码。

△ 徐勇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勇发表主旨演讲。他分析,朱柏庐《治家格言》出现在传统社会后期,家训的各种体裁已经臻于完备和成熟,它对传统家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它用偶句写成,极为精炼。"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其中很多内容,不仅当时有意义,而且现今依然有价值,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比如,‘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我就特别喜欢。提倡人人平等、相互尊重,这与我们现代要提倡的价值观也高度吻合。"

△ 王卫平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王卫平分析了 " 明清时期苏州家训兴盛原因及特点 "。他分析,明清时期苏州地区家训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希冀科举出仕的同时提升自身修养。比如,昆山朱柏庐《治家格言》站在平民立场,要求 "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但又说 "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明清时期苏州家训另一个特点是重视社会治理:明清苏州人家不仅重视实际善举,普遍认同朱柏庐对于积德之事的看法:行善积德不必俟己富贵而行,即使贫贱也能做力所能及的善事,最重要的是修养一颗善心,无论何种境遇之下都能以行善为先。

△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参加圆桌论坛。他认为,朱子《治家格言》大俗大雅,纯粹到极致,所以流芳千载。这 524 字,比之皇皇百万字的家训丝毫不逊。朱子《治家格言》被誉为 " 治家之经 ",称之为 " 经 " 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他分析了中国家训文化的重要性:古代教育的 " 主阵地 " 其实不在学校,府州县学、书院都名额有限,因此家训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人讲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西方人则是自己能耐大了就可以干一番事业,不必 " 齐家 "。中国文化里的 " 齐家 ",其实非常深刻。士大夫阶层进入仕途之前," 齐家 " 是一块试验田。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 文 钱念秋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高霞)

相关标签

王卫 云集 昆山 江苏 昆山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