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27
524字,经典永流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人这一生,

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

比如,文脉君今天就在想:

晚上吃点什么?

今天的工作有没有做好?

许多问题,

如果能和昆山朱先生聊一聊,

也许就都不是问题了。

近日," 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治家之经:朱柏庐与《治家格言》" 在江苏昆山举办。

论坛上,专家学者云集,探讨这篇 " 治家之经 "。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印刷《治家格言》,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师生诵读《治家格言》。

是什么样的永恒魅力,让朱先生和他的《治家格言》实力圈粉各界人士?

朱先生何许人?

先生本名朱用纯(1627 — 169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 玉峰朱氏 " 是昆山的名门望族、书香世家。

朱柏庐这个为人熟知的名号,取自 " 攀柏庐墓 " 的典故。

晋人王裒是东汉司马王仪之子,因为父亲被司马昭所杀,所以他坚决不当西晋的官,隐居起来,一心教书、治学。

王裒在父亲的墓侧结庐,早晚跪拜,攀柏悲号,树木也因此枯朽了。

朱柏庐和王裒有极其相似的遭际。

清顺治二年 ( 1645 ) , 朱柏庐的父亲朱集璜坚守昆山城、抗击清军,在城破之际投河自尽。

父亲如此以死抗争,身为人子,又怎么忍心作出与父辈相违的人生选择呢?

他以 " 柏庐 " 这个名号表明心志,暗自发誓绝不屈膝。

康熙年间,他断然拒绝了朝廷博学鸿词科考试,选择了在家乡教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多位技师、非遗传承人合作完成的雕版印刷《治家格言》(芮名扬写样 沈树华雕版 展春兰印刷)

朱柏庐先生的一生,除了侍奉母亲,便是治学、教书。他的行迹,几乎没离开过吴中大地。

短短 524 字的《治家格言》,却名扬天下,影响深远。

这也许是他自己也没想到的。

起初,朱柏庐写这篇短文,只是专供家用,挂在自家客厅和书房里,用于勉励自己和家人,不足为外人道。他甚至没把这篇小文收进自己出版的著作里。

诞生之初,它便成了亲友之间的 " 馈赠佳品 "。

康熙五年(1666),朱柏庐 40 岁生日,叔叔朱大满带着儿子,从常州孟城来昆山祝贺。朱大满看到柏庐家悬挂的《治家格言》,当场被圈粉,赞叹不已。朱柏庐二话不说,立即手书一幅相赠。朱大满回到常州,立即请画坊艺人选用上等柏木刻制成匾。

后来,它又一不小心就掉进了 " 流量池 ",被不断点赞、转发。无论官宦士绅,还是贩夫走卒,几乎家喻户晓。

康熙年间,江苏巡抚汤斌每天只买三块豆腐做菜,被老百姓称为 " 豆腐汤 "。有一次,儿子让下人买了只鸡,他就处罚儿子背 " 朱子家训 "。

康熙皇帝南巡的时候,听说了风靡江南的《治家格言》,把它引入了 " 宫廷家教必修课 "。

清末,朱柏庐与顾炎武、归有光一起被称为 " 昆山三贤 "。

曾在江苏任职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晚清重臣李鸿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等都曾亲笔抄录。

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师生诵读表演《治家格言》

524 字,何以经典?

朱柏庐《治家格言》短小精悍,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成了和《三字经》《千字文》并列的启蒙读物。

它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直到今天,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很实用。

昆山当地的中小学根据《治家格言》研发了校本课程。

" 柏庐 " 这个名字,随着路街巷、大桥、公园、学校、社区、商店、批发市场等,融入了当地城市肌理。

2022 年,《朱柏庐全集》(三册)出版。

2023 年 11 月 22 日," 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治家之经:朱柏庐与《治家格言》" 上,专家学者们热议这篇国学启蒙经典。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勇分析,朱柏庐《治家格言》很多内容至今依然有价值,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比如,‘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我就特别喜欢。提倡人人平等、相互尊重,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价值观也高度吻合。"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王卫平认为,朱柏庐《治家格言》站在平民立场,要求 "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又说 "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认为,朱柏庐《治家格言》被誉为 " 治家之经 ",称之为 " 经 " 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其中关于 " 齐家 " 的内容非常深刻。这 524 字,大俗大雅,纯粹到极致,所以流芳千载,比之皇皇百万字的家训丝毫不逊。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图、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钱念秋

本文参考:郭志昌《朱柏庐与 < 治家格言 > 的创作、确认、流传和影响》

视频朗诵者: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教师张其平,学生陆恬、惠晨曦、陈铭昊、卞诗涵等

来源:江苏文脉

相关标签

昆山 江苏 考试 东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