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精美、" 蟹 " 礼诱人、客服 " 亲切 "…… 近期,有网友收到了 " 匿名朋友 " 快递上门的 " 大闸蟹礼品卡 "。对 " 免费 " 的 " 大闸蟹 ",你会动心吗?
日前,福建厦门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假借 " 蟹卡兑换 " 为名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不法分子究竟如何借 " 蟹卡 " 行骗?该如何防范此类新型诈骗?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 免费大闸蟹 " 的诱惑
今年 10 月 7 日,厦门的一位快递小哥报警称,自己接到一个 " 大单 " ——寄件人要求寄出 4000 张包装精美的 " 大闸蟹礼品卡 ",并提供了一份 4000 人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寄件人 " 指示 " 快递小哥将 " 蟹卡 " 对照名单逐一寄出,并拍摄视频留证。
由于每张 " 蟹卡 " 上写着 " 面值 500 元 ",4000 张 " 蟹卡 " 意味着价值 200 万元,再加上寄件人颇为 " 神秘 ",受过反诈宣传教育的快递小哥选择报警。
△民警张洺铨正在清点用以诈骗的 " 蟹卡 "。(厦门警方供图)
正是快递小哥的这一决定,让无辜群众避免落入诈骗陷阱。接警后,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开元派出所民警张洺铨等人立即着手案件侦破工作。
经民警调查发现," 蟹卡 " 诈骗的玄机主要出在卡面印制的二维码上。据张洺铨介绍,根据 " 蟹卡 " 上的提示,受害人只要扫码,就会直接进入 " 客服聊天 " 的对话框,在佯装 " 核实 " 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后," 客服 " 便会要求受害人参与 " 刷单返利 " 任务,并称只要完成相关任务,就能获得 "10 只大闸蟹 " 作为奖励。
" 一般会有多个‘刷单’任务。为了让受害者尝到‘甜头’,在第一个任务完成后,受害人会收到小额奖励。之后,不法分子会要求其‘加大投入’,以换取‘更高报酬’,最终使受害人落入诈骗陷阱。"张洺铨解释说。
△拼版照片:厦门警方缴获的用以诈骗的 " 蟹卡 ",其外观与市面上的真蟹卡几无差异。(厦门警方供图)
至此," 蟹卡 " 诈骗套路已经水落石出——不法分子以 " 蟹卡 " 为诱饵,让 " 扫码兑换大闸蟹 " 这一步骤变成了 " 刷单得大闸蟹 "。一旦有人抱着 " 不要白不要 " 的心理接受任务,就会掉入不法分子设好的诈骗圈套。
在厦门破获的这起 " 蟹卡 " 诈骗案件中,已有 2 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公安机关正根据线索追查其他涉案人员。
" 礼品卡 " 类诈骗缘何频频得手?
近期,除厦门破获的这起 " 蟹卡 " 诈骗案外,不少地区均有类似案件发生。
10 月上旬,演员孙艺洲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遭遇了疑似 " 蟹卡 " 诈骗。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记者输入 " 蟹卡 " 进行检索,发现自今年 9 月以来,有不少网友都表示收到了类似的精致 " 蟹卡 "。但大部分网友表示,在扫码后 " 发觉不对劲 ",遂拒绝了 " 免费的大闸蟹 "。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公安分局曾于 10 月 5 日发布紧急预警称,该辖区居民崔某收到装有印着二维码的 " 大闸蟹兑换卡 " 的快递,崔某扫码加入微信群聊,根据客服引导完成 " 刷单返利 " 等任务,结果被骗 2 万元。
" 蟹卡 " 之外,还有其他的 " 礼品卡 " 陷阱。10 月底," 平安北京 " 发布信息称,有不法分子冒充某知名品牌向群众发放该品牌的产品 " 提货卡 ";11 月初,有网友反映在路上捡拾到某品牌的 " 电话手表兑换卡 ",也高度疑似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新手段 ……
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中队长孙玥晅说,相较于直接让受害人转账,快递上门的 " 礼品卡 " 更具迷惑性。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区未严格落实快递实名登记要求,是造成此类诈骗频频得手的重要原因。孙玥晅说,由于在快递实名制要求不严的地区可以随意发送快递,不法分子乘机隐匿犯罪踪迹作案。
早在 2018 年,交通运输部就公布实施了《邮件快件实名收寄管理办法》,要求各寄递企业制定本单位实名收寄管理制度和措施,并严格落实执行。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说,一些地区快递实名制落实不到位,反映出部分快递企业管理不够规范,末端服务网点碎片化,服务标准落实不够。
此外,网络黑市买卖个人信息泛滥,也是此类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奇安信集团安全专家王伟峰表示,不法分子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筛选出 " 易上当人群 ",导致一些受害者在不同类型诈骗中多次落入陷阱。
多措并举打击 " 礼品卡 " 类诈骗
业内专家建议,有关部门要强化落实快递行业实名制寄递监管,从源头阻断 " 诈骗礼品卡 " 寄出。厦门 " 蟹卡 " 诈骗案件中,正是由于快递员反复要求寄件人提供本人身份证明,在无果的情况下报案,才有效避免了更多受害人落入电诈陷阱。
杨达卿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法规及标准要求,督促快递企业落实寄递实名制以及寄递物品验视规定,对未履行实名制要求的企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快递企业要强化自身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严格收寄验视,普及应用虚拟安全号码和隐私面单,不能确定寄递物品安全属性的不得收寄。
此外,要积极发挥社交平台的反诈教育功能,提升识别新型诈骗活动的知识普及度。王伟峰建议,社交平台可加强对新型诈骗活动的舆情搜集与分析,为用户做好反诈普法宣传。
民警提醒,在收到此类装有 " 礼品卡 " 的快递时,一定要认真核实快递来源,切忌轻易扫描陌生快递中包含的二维码。对于 " 客服 " 提出的诸如 " 刷单返利 " 或 " 参与有奖 " 等要求,坚决抵制,牢记 " 天上不会掉馅饼 "。在遇到疑似诈骗快递时,第一时间拨打 110 报警电话向公安机关举报。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