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张又元 辛然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创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2009 级本科生、2013 级硕士研究生,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国内工业级 SLAM 技术专家,曾荣获 " 福布斯 Under30s 精英 "" 胡润 Under30s 创业领袖 ""《财富》中国 40 位 40 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 等荣誉的王永锟,常把自己比作一块电池,在工作中一定要找到快乐和意义,找到快乐是给自己充电,找到意义能让电池的容量变大。他说,创业本身是一个结果,创业应该来源于你热爱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找出你对什么有兴趣,你热爱的东西,自然而然会变成你的特长,你自己就会把时间投入进去。
离梦想更 " 竞 " 一步
2009 年的夏天,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夺得了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当时刚刚结束高考的王永锟,看到哈工大学子站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当即下定决心报考哈工大。
入学后,他勤奋学习,每天早 6 点半从寝室出发,自习 1 小时然后再上课,晚上在寝室楼的自习室学习,直到室友们都睡着了才回去。他不停地参加各类比赛,积累成果,终于在大四如愿加入了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参加他无限向往的 ROBOCON 比赛。
王永锟回忆,在竞技机器人队备赛的 1 年里,每天早上 8 点到晚上 12 点,他都全身心投入在机器人上,绞尽脑汁,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他创办 " 斯坦德机器人 " 的启蒙。他说,这个比赛让他真正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能用在哪里,也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有了这次团队协作的经验,做本科毕业设计时,王永锟又和小伙伴们组队,以电影《普罗米修斯》为灵感,制作机器人(E-builder)参加比赛,获得全球虚拟仪器大赛冠军。之后,他继续在哈工大攻读硕士研究生,延续在竞技机器人队 " 早八晚十二 " 的习惯。
做中国人自己的机器人
2015 年,哈工大举办了创新创业大赛,王永锟参加了比赛并获奖,他发现,可以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做出产品,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儿,他也想让自己做的机器人成为国际领先的产品。于是,当时已握有多份 offer 和出国读博机会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业,在学校的支持下,他成立了 " 斯坦德机器人 "。
在当时学校提供的 12 平方米的办公室内,王永锟与其他 5 名成员开始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尝试在工业领域使用无人驾驶技术。
创业初始,王永锟就决定走自主研发路线," 当时很多同背景的创业公司都面临两个技术流派的选择,要么基于国外现有的技术进行改造,要么就是进行中国人自己的自主研发 " 他说,他要牢牢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做中国人自己的机器人,他坚定地选择了走自己的技术路线。
王永锟怀揣创业的梦想,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刚开始比较顺利,从最初的 5 人团队发展为近百人的团队,企业的业绩也翻了好几番。可好景不长,2018 年斯坦德机器人受到重挫,在企业生死存亡之际,王永锟决定放手一搏,退租了舒适宽敞的办公室,搬到又闷又热的工厂办公,开启 " 车库创业 " 模式。他每天四处奔波寻找投资,功夫不负苦心人,斯坦德终于迎来转机,凭借先进的工业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和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终于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
王永锟表示:" 我们坚信自己做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只是在短期内遇到一些问题,既然做的是有价值的事情,就应该坚持下去。"
如今," 斯坦德 " 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自研机器人操作系统的 AMR 公司,被业界广泛认可。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