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5 日,一个悲痛的消息传来,包斌老人于当天凌晨 4 时与世长辞,享年 99 岁。包斌和陆一军夫妇曾先后向盐城师范学院捐资 124 万元设立助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2018 年 6 月 1 日,现代快报曾以《感动!" 抠门 " 老夫妻捐出百万积蓄》为题,重点报道了包斌夫妇捐资助学 20 多年的感人事迹。
△捐资助学现场
" 常愿寒门多学士。" 但凡听到有孩子上不起学,包斌夫妇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为此,夫妇二人省吃俭用,包斌老人甚至穿破了的袜子补补还穿上脚,被大家称为 " 抠门 " 老人。他和老伴先后获得 " 盐城好人 "" 江苏好人 "" 中国好人 ",并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江苏省道德模范,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 抠门 " 老人永远离开了
11 月 28 日,包斌老人的追悼会在他的家乡宿迁市举行,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江一行赴现场吊唁,代表学校对包老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包老的遗孀陆一军老人及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包斌老人追悼会
" 回顾包老的一生,无论是当兵、教书,还是入党、离休,他干一行爱一行,时时严以律己,清正廉洁,无论身在什么岗位,都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包老离休后,仍不忘初心,尽其所能资助贫困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定义,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余热。" 于建江说," 包老值得我们每一位师生铭记,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当盐城师范学院广大师生听到包老去世的消息,大家都表示非常痛心,尤其是受到包老资助过的学生。" 我其实一直在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去看望并当面对爷爷奶奶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没有想到第一次见面会是这样的场景。我感恩爷爷奶奶对我的经济支持,他们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升华。" 作为包斌、陆一军夫妇助学金的受助人,盐城师范学院的王同学参加了当天的吊唁活动。
△现代快报曾报道过老人的感人事迹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2017 级学生柴同学现在已经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工作,在校期间有幸与包老面对面交流过,听到包老去世的消息,她有点不敢相信,"2018 年暑假,我在向包爷爷汇报成绩的时候,包爷爷仔细地看着我们带过去的每一份荣誉证书,询问背后的细节,看得出他满脸的欣慰和开心,仿佛在验收自己亲孙子孙女的成绩一般。"
教书育人都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包斌出生在宿迁一个农民家庭,读书时就随中共地下工作者来盐城工作,后加入渡江战役工作组,并被编入苏南军区文工团。在文工团,他结识了革命伴侣陆一军。1969 年 8 月,包斌转业了,被分配到盐城地区电机厂,担任总账会计。1980 年 12 月,恢复办学的盐城商业学校(现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缺少师资力量,包斌因工作需要,调到盐城商校,担任教务科副科长、科长,并承担了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包斌老人
1987 年,包斌在盐城师范学院光荣离休。" 离休前,包老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据盐城师范学院离退休工作处负责人介绍,陆一军老人在离休前,是原盐城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教师。老两口离休后一直在陆一军老家徐州新沂定居。
" 担任教师是包老一生中重要的角色,教书育人都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盐城师院离退休工作处时任处长黄顺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包老热爱教育工作,也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在盐城商业学校工作期间,他主动承担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为了克服教材短缺的困难,他加班加点收集资料,自编讲义,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对于年轻教师,包老也是倍加关心爱护,他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体现了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1983 年 6 月,我刚刚到盐城商业学校工作,那时包老是我的老师,他要求我们做到的,他自己会首先做到。他经常到我上课的班级听课,指出教学中的不足,从备课、教材、教案、教法等方面手把手地教,耐心细致地答,让我很感动。" 盐城师范学院退休教师张凤林回忆说。
捐出百万积蓄助学,袜子破了补补再穿
2018 年 5 月 30 日,满头银发的包斌夫妇开心地从盐城师范学院时任校长方忠手中接过 100 万元助学基金的捐赠证明。" 这笔钱来之不易。" 黄顺荣说,这些钱都是老两口自己一点一滴 " 抠 " 出来的,衣服袜子破了就补补,只要能穿就一直穿下去,日常也几乎不出去吃饭,家里随处可见修补多次的小板凳和自制的小物件。
△捐资助学现场
" 我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生活过得都不错,也很支持我们的决定。这些钱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作用不大,但它能改变一批孩子的命运,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 当年在捐赠百万助学基金的现场,包老曾接受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 这个钱总感觉还是人民的,是国家的,我们将数十年的积蓄捐给学校,设立一个助学基金,让学校替我们寻找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
上世纪 90 年代初,离休后的包斌夫妇响应 " 希望工程 ",陆续资助了 10 多名贫困学生;2008 年汶川大地震,老人特地坐火车来到学校,交了 4000 元特别党费;2016 年阜宁特大龙卷风灾害捐了 1300 元 …… 少时读书的贫穷,曾经的从教经历,包斌心头有一份执念,那就是尽其所能,资助贫困的学生。
" 包老捐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读书钱,更是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精神上的耳濡目染是无价的。" 盐城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李健明表示,包老用待自己的 " 抠 " 换来了待学生的 " 阔 ",这一 " 抠 " 一 " 阔 " 之间,体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离休老教师的崇高境界。
" 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不能上学,这对国家是损失 "
" 常愿寒门多学士,希望穷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学。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不能上学,这对国家是损失,对个人也是损失。对于这些穷孩子,我们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 到了鲐背之年的包斌经常说," 是党救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个人的命运。这份恩情是报答不完的。如今我年纪大了,只能尽我所能做一点小事,报答党的恩情,支持党的工作。"
△包斌和陆一军夫妇
离休后,诗歌成了包斌夫妇与祖国紧密相连的重要纽带。" 我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从吃不饱肚子,到衣食无忧,这都要感谢党。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贡献的。爱党报国是做不完的事,是我们一生的追求。"2015 年,包斌将自己离休后创作的 300 多首诗歌编辑成册,取名《晚霞诗联集》,诗集中的大多数诗歌皆是有感于国家、社会发展而作。
" 清风浩荡,包老一路走好,我们将永远怀念您。" 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戴斌荣认为," 包老将坚定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追求化作善举,将崇高落实于平常,用无私的奉献与大爱诠释着爱党报国的初心,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楷模。"
现代快报 + 记者 姜振军 通讯员 孙聪 李荣庆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