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文 / 摄 韩伟 申志远 于秋莹 / 视频拍摄
冰是大自然馈赠给北方人的厚礼,冰版画不论从创作形式还是表现内容,都反映了北方特有的地域文化。作为冰雪文化艺术中一门极具冰城特点的艺术,冰版画讲究用冰做模版,用刀和其他辅助工具创作,最后用宣纸拓出版画。其艺术创作的形式和铜版画、木版画、石版画有所不同,采用的是自然毁版的方式。由于版材采用的是的松花江自然封冻的冰,因此,世界上没有两幅完全一样的冰版画,即便是同一块冰版,每次拓印也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在第四届哈尔滨采冰节开幕前夕,哈尔滨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从事冰雪工作近 40 年、冰版画创始人朱晓东,听他讲述冰版画里的 " 冰雪奇缘 "。
【冰上雕刻纸上拓印冰版画每张都是 " 绝版 "】
朱晓东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1983 年起在兆麟公园从事冰灯艺术工作,2002 年任冰灯游园会总设计师。朱晓东告诉记者,随着冰灯游园会的名气越来越大,冰雕作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冰版画则是在冰雕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个冰雪艺术新门类。
最初,朱晓东创作冰雕时会在冰上画稿,再用纸把冰上多余的墨粘下来,这就是冰版画最初诞生的雏形。由于墨在冰上印下来形成的不同肌理效果,让朱晓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此开始了冰版画的探索与创作。
从 2000 年开始研究在冰上刻版添色进行冰版画创作至今,朱晓东首创的冰版画作为传统版画样式的拓展,为黑龙江冰雪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现已经成为哈尔滨独有的艺术门类。作为历史见证,朱晓东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冰版画作品,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他还总结出一套艺术创作的理论和体系,先后出版了《舞动冰魂》《朱晓东冰版画作品集》《哈尔滨冰灯图史》等七部著作。
朱晓东的冰版画作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线条的流动使画面带有舞蹈的意味。雕刻刀法粗粝,有北方的劲道和原生态的冰纹理,套色后,冰纹肌理中又有一种源自天然的苍凉与雄浑。独特的刀味使冰版画在中国版画艺术史上有着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朱晓东告诉记者,冰版画与木版、石版、铜版等其他版画艺术门类有所不同,在创作过程中,冰版画采用的是自然毁版的方式,不可再印,因而也可以称其为 " 冰版绝版画 "。
第四届哈尔滨采冰节马上就要到来,朱晓东也开始 " 摩拳擦掌 "。近 20 多年来,朱晓东每年冬天都怀着满腔激情在冰天雪地中进行冰版画的创作。" 是北方的冰和雪给予我创作的灵感和无尽的创作源泉,我要通过在冰上作画赋予冰雪永不消融的灵魂。" 朱晓东说。
【家乡冰雪赋予创作激情 充分挖掘冰版画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
" 热爱是艺术创作的动力。" 不管天有多冷,对冰雪情有独钟的朱晓东始终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刻刀。" 做冰版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有时一步毁则全毁,有时也可能会出意外效果。" 朱晓东告诉记者,从事冰版画创作不但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坚韧的毅力,更要经受严寒的考验。一块模版雕刻、打磨要一天时间,朱晓东站在雪地中一雕就是好几个小时,与寒冷 " 独处 " 成了家常便饭。
朱晓东认为,冰雪是有灵魂与生命的,因而他的冰版画既有水墨的意境,又兼具版画的硬朗。他的冰版画作品多以北方的风景、老建筑、老街和教堂为主。在冰版画的创作上,朱晓东摸索出了一系列的经验。" 冰版画以冰为模版,要用刻刀来打草稿,打草稿很艰难,因为冰是透明的看不准就过了,或者不到位,拓画时还容易洇透宣纸。" 为此,朱晓东做了几百次的实验,才想出解决办法。" 通常情况下一块模版能出 10 多张画,其中完美无瑕的精品只有 3 张左右。"
作为省美协冰雪艺委会主任、省当代艺术研究院冰版画院院长,朱晓东如今正在以黑龙江东方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冰雪艺术中心为基地,开展冰版画的教学推广研究。朱晓东说,冰雪与艺术相结合有着无尽的开发和创作空间,哈尔滨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优势,冰版画的出现给以冰雪艺术起源著称的哈尔滨增添了新的冰雪特色与艺术韵味。在近日举行的 2023 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暨创意设计博览会上,朱晓东现场用冰创作冰版画,引来众人围观、学习。朱晓东带领的东方学院冰雪艺术团队现已经研究出做冰版画的机器,实现冰版画艺术与科技融合,引领冰版画艺术新时尚,提升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影响力。
在第四届哈尔滨采冰节到来之际,朱晓东不仅在采访中多次表达了故乡冰雪赋予他艺术创作激情的感恩之情,更表示他要将冬天赐予冰城的独特艺术发扬光大。" 让冰版画艺术源于龙江、走出龙江,源于作品、走向产品。接下来,我们要充分挖掘冰版画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汇聚众多艺术家和冰雪爱好者的创作智慧,打造冰版画艺术全新学术高地,凝练当代冰雪文化艺术价值。" 朱晓东说。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