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堃雷 / 文 韩伟 / 摄 / 视频拍摄并制作
这里是雪乡,日本海的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在此交峰,在这个海拔不高的小山区形成丰沛的降雪,雪量最大时积雪可达 2.4 米之深。
这里曾是 500 元钱一趟房也没人愿意买的穷乡僻壤,每年长达 9 个月的降雪期,成为了这里发展经济的最大阻碍。然而,经过 24 年的发展,如今的雪乡已经从 " 无人问津 " 发展为 " 寸土寸金 ",成为黑龙江旅游一张亮丽的名片。
跟随黑龙江 " 冰雪一号线 " 暨备战亚冬会采访记者团,记者首次来到了这个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冬季旅游打卡地。或许你曾经听闻过无数关于这里各种各样的传闻,但熙熙攘攘的人流和井井有条的旅行秩序用肉眼可见的事实,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讲述着雪乡和黑龙江有关畅玩冰雪的旅行故事。
特大山洪后重生的雪乡景区
在从亚布力驱车 2 个多小时来到雪乡后,记者团被安排在雪韵阁酒店入住,这里雅致的环境与雪乡的调性完美契合。如果不是当地人介绍,没人会相信就在今年夏天,这里遭遇了一场特大山洪的袭击,让这里曾经美好的一切瞬间满目疮痍。
" 受灾时,就在这间酒店一楼的客房,洪水已经没过了成年人的腰,当时的场景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据龙江森工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新丹介绍,受台风 " 杜苏芮 " 影响,今年 8 月,雪乡景区的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为确保景区冬季如期开园,龙江森工大海林林业局发出决战决胜 84 天的号令,全力推进雪乡景区高标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做钢筋、垒沙袋、围土、打孔、植筋、绑扎 …… 近 600 米的河堤修建和 130 米的挡土墙加高加固工程,在众多施工工人加班加点的工作中有序进行。" 当时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会达到 10 小时以上,在水里得进行 3 — 4 个小时的作业,刚来的时侯没想到雪乡的气温会这么低,水没过膝盖就凉得让人挺不住。" 回想起抢修工作的点点滴滴,负责在水中垒沙袋的牡丹江林业工程有限公司的赵喜安依然心有余悸。
与河堤修建工程同时进行的,还有受损酒店的内部装修和提档升级工作。针对受损比较严重的酒店过水区域的客房、餐厅及大厨房的房门、地脚线、窗口、墙面壁纸,酒店先进行了拆除,又聘请了牡丹江林业勘察设计院和专业工程建设公司,对酒店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装修。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雪乡景区不仅实现了如期开园,时间甚至还比往年提前了 5 天,展现了非比寻常的 " 龙江速度 "。
3 年后再度复苏的雪乡旅游
" 我是从武汉来的,长这么大从来没看过这么漂亮的雪。或许只有来到雪乡你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来自湖北武汉的小李趁着休年假的机会,与 5 位朋友一起来到雪乡,感受这里独特的冰雪场景。" 整体的旅行体验非常棒,所有的消费都明码标价,而且各种安排也特别到位,无论是客运服务还是这里的美景,都值得我推荐大家来这里看看。" 小李说。
小李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游客的感受。为了提升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今年雪乡景区通过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雪乡冬季旅游景区管理、游客诉求和服务、安全保障、提升景区运输能力、强化智慧旅游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游客来雪乡旅游的质量。据不完全统计,从 11 月 10 日开园到 12 月 5 日期间,雪乡共接待游客 20.3 万人次,同比往年同期呈现出倍数增长的态势。
据中国雪乡智慧景区综合管理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来到雪乡旅游的旅客多为外地游客,其中来自广东的旅客最多,占总人数的 19.31%,江苏、浙江、湖南、江西、河南 5 省的游客占比也均超过了 5%,其中 1983 年后出生的年轻群体占比接近 60%。
经过 3 年的低迷后,雪乡在今年冬天终于迎来了一波强势反弹。作为龙江旅游最璀璨的一张名片,雪乡旅游产业的复苏,不仅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战略落到实处,更以 " 哈亚雪 " 为核心完善了冰雪产品的供给,并借助亚冬会即将举办的契机,推动着全省冰雪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
夜色来临,雪乡从白天的童话王国变身成梦幻世界,正如同黑龙江独特的冰雪文化,将不同的侧面展现在世人面前。伴随全省着力建设 " 六个龙江 " 的美好愿景,雪乡这张龙江旅游亮丽名片也必将被推送到全国,走向世界。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