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2-10
《南京市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公示,新建居住小区内需设置智能信包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南京市邮政管理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联合组织编制的《南京市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公示,征询社会公众意见。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明确新建居住小区内均需设置智能信包箱,老旧小区改造时应纳入改造内容。车站、高校、办公楼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择机增设,鼓励与智能快递柜合并设置。

邮政设施鼓励 " 一点多用、多点合一 "

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根据功能类型可分为 " 邮件处理场所 "" 邮政营投局所 " 和 " 末端配套设施 "3 大类。

目前,南京市邮政业发展态势良好,邮政普遍服务业务量变化较平稳,与省内主要城市及周边其他省会地市相比位于前列。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普惠均等、智慧便捷、安全绿色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南京市邮政普遍服务业务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连续多年获得好评。

此次规划要构建覆盖城乡、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邮政寄递网络,推动邮政普遍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 " 人民满意邮政 " 目标。

到 2025 年,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能力水平明显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均等化水平达到新高度,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邮需要。到 2035 年,建成覆盖城乡、普惠均等、智慧便捷、安全绿色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模式、网络通达性适应性和服务质量处于全国前列。

规划策略上,鼓励 " 一点多用、多点合一 ",尽量结合居住社区中心、公交场站、产业园区等复合设置,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综合运用刚性管控、弹性预留、空间引导、标准设定等方式,对各类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落位,提高其标准化、常态化、均衡化配置水平,在保证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的基础上,允许其结合建设情况就近调整。针对现状存在的重点问题以及业务发展需求,提出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建立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近期项目库,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时序和建设方式等。

新建居住小区内需设置智能信包箱,老旧小区改造时更换

具体来说,对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进行分级分类,明确不同设施的空间属性,构建 " 两级三类 " 的城乡邮政基础设施体系。

在邮件处理场所规划上,规划邮区中心共 2 处,分别为南京邮区中心和江宁处理中心。规划国际邮件互换局异地新建至中国邮政航空集散中心内。规划航空转运站共 2 处,分别为中国邮政航空集散中心和马鞍机场转运站。规划区中转站共 9 处,保留现状 4 处,规划新增 5 处,分布在外围五个涉农行政区。

在邮政营投局所规划方面,规划邮政支局共 224 处,其中保留现状 171 处、功能置换 5 处、异地新建 4 处、规划新增 44 处。规划揽投部共 165 处,其中保留现状 127 处、规划新增 38 处,鼓励揽投部和邮政支局合并设置。

在末端配套设施规划引导中,村邮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优先设置于建制村党群服务中心内。鼓励在面积较大、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增配村邮站,一并纳入村庄规划。同时,根据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要求,需同时承担村级服务站点的功能。

新建居住小区内均需设置邮政服务用房,应按规划实施并如期移交全体业主使用,建筑面积不小于 25 平方米,并应满足公共安全紧急事件时期 " 无接触 " 配送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强调新建居住小区内均需设置智能信包箱(信报箱和快递柜合一),老旧小区改造时应纳入改造内容。车站、高校、办公楼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择机增设,鼓励与智能快递柜合并设置。

此外,近期保留报刊亭,远期择机调整,逐步引导其功能与主题邮局等复合设置。邮筒 ( 箱 ) 需设置于新增邮政支局、规划居住小区、人口量大的公共场所,按标准设置。

现代快报 + 记者 赵丹丹(图片来自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余爽)

相关标签

中国邮政 基础设施 航空 老旧小区改造 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