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冰城 +
曹华君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按农家习俗,落雪时节,也到了鸡、鸭、鹅的销售期。最近,木兰县东兴镇西南村忙碌起来,白条鸡、鸭、鹅在 " 天然大冰箱 " 完成速冻,乡亲们攥着一沓沓钞票,脸上乐开了花。

71 岁的杨俊财一大早就起来忙着烧水、抓鸡,不一会儿,白条鸡摆满了院子,他还特意换上了一身新衣服,坐在炕沿儿上等,他知道今天家里要来客人。要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黑龙江局驻村工作队。今年 5 月份,驻村干部给他送来 80 只鸡雏,告诉他好好养,年底无论剩多少只,全部回收。
杨俊财是西南村的脱贫户,身体残疾并患有慢性病,驻村工作队每年都优先与他签订养殖笨鸡购销协议,并承诺养多少收多少。经过 6 个多月的精心饲养,老杨的这群溜达鸡身强体壮。半年的劳动成果变现了,接过驻村干部递过来的 5000 元钱,杨俊财笑得合不拢嘴,这回办年货的钱都有了。
驻村工作队带着人进村收鸡了!消息一传开,村里迅速有了节日才有的喜庆。驻村干部带路走家串户,拎着麻袋装货,装完货现场就点钱。村民樊凤英今年养的鸡就剩下 20 只,上门包销的爱心人士坚持扔下约定好的 3000 元钱并表示,多的算明年定金。

今年是西南村发展庭院养殖的第五年,入冬以来,共卖出鸡鸭鹅 1600 多只,养殖户从最初的 13 户脱贫户,逐步扩大到边缘户、弱劳动力户等村民。" 迈入市场的第一步始于消费扶贫、爱心包销,工作队免费给鸡鸭鹅雏,负责联系包销,结果登门帮扶的爱心人士全都成了回头客,和乡亲们处得跟亲戚一样,这养殖还能不尽心?" 杨俊财说。
西南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做法效果明显,有效防止了返贫现象发生。一笔笔爱心包销款让原本普通的农家院变成了 " 增收地 ",情感联结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迅速形成 " 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 " 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为实现 " 美在农家、富在庭院 " 注入新活力,为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助力。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