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走进永登县红城镇,街头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酥饼子,锅盔,干面、血灌羊肠、千层月饼的吃食令人目不暇接,似乎令人感受到明清时代的红市山城。感恩寺、清凉寺、文昌宫、山陕会馆、汉明长城遗址等历史文物古迹近在咫尺,仿佛诉说着红城古镇的千年文化历史。
红城镇是河西走廊东部门户,丝绸之路穿境而过。这里生态优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阜民殷,有 " 善民福地 " 之称。自古为商贸集市、文化中心、军事要地,有 " 古道第一镇 " 之称,明清时为陇上 " 四大名镇 " 之一。2018 年,红城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该镇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在兰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离兰州市 50 公里、西宁市区 100 公里,处在 " 一带一路 " 关键节点上。
红城历史悠久,境内古迹甚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感恩寺。感恩寺有着 570 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恩寺是集建筑、雕塑、绘画艺术于一体。整个寺院建筑群气象森严,规模宏大,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永登县红城镇副镇长巨晓玲说,红城历史底蕴厚重,文化遗产丰富,除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城感恩寺外,还有汉明长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把家坪新石器时代古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文昌殿等 15 处文物遗存,流传有城隍出府、高跷、铁芯子、太平鼓等丰富民俗文化遗产。
巨晓玲介绍,近年来,为了更好发展红城文化旅游业,红城镇相继完成感恩寺前文化广场建设,打开入寺通道,美化亮化周边环境,对感恩寺进行了全面修缮。在山陕会馆建成历史文化展览,对建筑本体进行了修缮。同时实施了古镇的道路硬化、人行道美化、匾牌美化及环境整治工作,营造古街道文化氛围。目前,以感恩寺为地标的众多文物古迹成为红城镇的一道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带动了红城镇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已经成为永登县的旅游打卡地。
走在红城镇街头,长约近 2 公里的道路上全部都是商铺,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 明代时这里就是商贸集市,红市山城。丝绸古道上重要的商贸活动、茶马交易的集市。" 永登县红城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张杰说,当时红市山城有西部旱码头之称。繁荣的市场经济和旱码头地位,使红城成为陇上 " 四大名镇 " 之一。到了清代晋商开始入住红城后,进一步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使红城镇的地域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化,成为永登南部集加工、运输、养马、贸易和农业并重的商贸中心。目前遗留下来的山陕会馆,就是这段时期红城繁荣历史的见证。
" 秦王川的小麦、苦水的玫瑰、苦豆子、胡麻、红曲都是地道的本地食材,兄弟姐妹们收到花馍馍不满意我们无条件退货。" 每天晚上 8 点到 10 点,坐拥 3700 多粉丝的红城媳妇王菊兰定点开始自己的主播带货工作。" 做永登花馍馍本来是自己的爱好,没想到现在成了自己的事业。靠着地道食材和传统工艺,现在好的时候一天能卖 110 个花馍馍,一天除去成本就能挣上千元,还带动镇上 4 个姐妹一起工作。" 王菊兰一边揉着手里的发面一边讲着自家生活的变化。
王菊兰的花馍馍手艺是从母亲那里传承而来。和其他优质农产品一样,多年来,缺乏销售渠道一直困扰着王菊兰。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到红城镇采风,王菊兰的花馍馍因上中央电视台而一炮走红。随后," 党员致富带头人 " 又帮助王菊兰注册商标设计包装袋,把产品生产流程规范化,一步步助力王菊兰的花馍馍步入正轨。现在,王菊兰每年要消耗面粉 6000 多斤,承包当地两家玫瑰种植户一年的玫瑰产量,与此同时,带动了全镇十多户农村妇女加入到永登花馍馍这一甜蜜事业中来。
" 红城镇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依托历史文化名镇品牌中,充分发挥了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文明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红城镇党委书记赵万军说,近年来,红城镇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挖掘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资源和田园风光的生态美学价值,做足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两篇文章。
据了解,红城镇以永安、宁朔两大综合市场餐饮服务一条街为支撑,活跃商贸经济,打造以下河山水田园度假区、红城感恩寺、徐家磨田园综合体等主要景点组成的红城精品一日游旅游线路,培育商贸和旅游两个主导产业。打造了感恩寺历史文化遗产景区,包括清明山、山陕会馆、文昌殿、统街区、古民居、永宁新村五个大景区,以及徐家磨村田园综合体,下河村山水田园度假区、凤山西夏文化体验区、红城湿地公园。同时以 " 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能人带动、协会运作 " 的方式举办了红市花灯文化旅游节、清明文化旅游节、下河村山水田园度假区旅游节、红城子七夕文化旅游节、西夏文化旅游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会。
赵万军表示,红城镇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模式,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注重节会经济,办好传统节会,全力谋划实施和美乡村计划。通过举办红城古镇 " 红市花灯 " 旅游节、承办全县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推介宣传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创新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思路,充分利用、融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 " 国家名镇,文化红城 "" 丽水丹霞,锦绣下河 "" 清凉福地,水磨之乡 "" 灵秀凤山,探秘西夏 "" 庄浪河畔湿地公园 " 等重点旅游景观,开展 " 文化遗产寻古游、美丽乡村休闲游、观光农业体验游、民俗风情乡愁游、传统节会集中游、避暑度假康养游 ",加速推进文化旅游升级,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推动红城向旅游型特色小镇转变,让群众分享到旅游快速发展的红利。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葛强 通讯员 焦述贤 文 / 图
一审丨金露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