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2-12
江苏“最美法治人物”徐刘根:被群众认可是一种幸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干完农活,洗一把脸,喝一碗粥,换一身制服 …… 每天早晨,55 岁的徐刘根从盐城东台市新街镇的家开车,前往离家三十公里外的三仓镇,赶到法庭时,整个办公楼只有值班的保安比他早。如果不是一身制服,谁也不会以为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的他是一名庭长。

△ 徐刘根

江苏最美法官、全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盐城最美法官、盐城市劳动模范,被省法院记个人二等功一次、被市中院记个人三等功两次 …… 徐刘根扎根乡镇法庭 32 年,办理各类案件 4100 余件,调解率达 70%,无一错案、无一信访、无一缠诉,获得过很多荣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徐刘根同志江苏 " 最美法治人物 " 称号。

" 我是农民,离不开这片乡土 "

徐刘根的简历非常简单:1991 年 7 月,从江苏公安专科学校毕业后,放弃留在南京,自愿回到东台乡镇工作;1991 年进入东台法院,先被分配在新街法庭、唐洋法庭、三仓法庭。在他的履历中,除 3 年在南京读书外,一直生活在农村。

" 在基层法庭办理的案件没有什么大案要案,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案。" 即便如此,徐刘根总是提醒大家:每一个小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 农村土地纠纷比较常见,有些案子因为年代久远非常复杂。" 朱长青与徐刘根在基层法庭共事多年,徐刘根常对他们说:" 有难度的案子给我来办。"

在同事们眼里,徐刘根不仅有渊博的法律知识,还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遇到一些疑难的案子,不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徐庭长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去调查、测量,让当事人很感动。" 朱长青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徐刘根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和农民很熟悉,只要他出面,很多矛盾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三仓镇是东台西瓜发源地,许河镇的冬瓜是国家地理标志,两个乡镇都在三仓法庭的辖区内。为此,徐刘根根据绿色农业的特点,专门打造了 " 绿色 " 法庭,他组织干警开展 " 服务瓜农果农 " 行动,就瓜果种植、营销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普法,引导瓜农果农们养成遵纪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

" 我是农民,离不开这片乡土。" 这么多年来,东台法院党组也曾多次准备将徐刘根调到市区机关工作,但是他始终想坚守在乡村。" 刚开始,我也不理解,为啥别的同事都想方设法调到城里,他还在十里八村苦苦坚守。" 后来,看到丈夫的坚持和认真,徐刘根的妻子吴永辉渐渐理解并接受了。

" 用善意、真心处理每一个案子 "

有一年冬天,村民刘大姐哭诉着来到法庭,要求与丈夫钱某离婚。" 那时的钱某嗜酒如命,每次喝酒之后都会撒酒疯,拿老婆出气。" 虽然对钱某的行为深恶痛绝,但徐刘根明白,自己是一名法官,不能仅凭感情用事。

徐刘根很快打听到,钱某酒瘾很大,每次酒后才打老婆,每次酒醒之后总会认错,已形成恶性循环。" 你个大男人,不好好养家,就知道喝酒打老婆,算什么本事?" 徐刘根对钱某的斥责毫不留情。" 殴打配偶是离婚的法定情节。如果离了,又有谁愿意嫁给一个酒鬼?你儿子都那么大了,将来他娶媳妇都要受你牵连,你明白吗?" 他替钱某算了一笔账。

" 怎么才能戒掉钱某的酒瘾呢?" 思来想去,徐刘根决定给经常和钱某喝酒的朋友一一打电话,关照他们不要和钱某一起喝酒,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他又用摩托载着钱某去他经常买酒的几家小店,挨家挨户地让钱某要求店主以后不再卖酒给自己。同时,和钱某 " 约法三章 ",要求他每周来法庭汇报自己喝酒的情况。两个多月过去,钱某彻底戒了酒,妻子也撤诉了。

" 在基层法庭,婚姻家庭案件比较多,除了掌握法治的精髓,更需要用善意、真心处理每一个案子,对待每一名当事人,扬正气、促和谐,传递正能量。" 徐刘根总是对同事们说,司法也有温度,不能为了结案而结案,而要为当事人解决事情," 你真心关心他,他总会感觉得到。"

去年,法庭处理了一起特殊的案件。" 当事人是一名老人,因为在骑电动车送孙女的路上意外撞到人,老人当时拿出钱积极处理,可后来在赔偿纠纷时,老人被查出癌症,无法前往法院开庭。" 为此,徐刘根准备去当事人家里开庭,但考虑到不能吓到年幼的孩子,他们便去超市买了零食和慰问品,装作走亲戚的模样把庭开了。事后,当事双方的矛盾成功化解。

" 有些当事人家里条件不好,我们尽最大努力也没争取到更多赔偿,我会很内疚,有时还会流泪。" 遇到这样的情况,每逢过节或有空时,徐刘根都会主动去当事人家中看望,为他们带去一些生活上的帮助。

" 案子在法庭谈,来家里不接待 "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当事人和同事的眼里,徐刘根是一个既讲原则,又不机械的法官。" 法律是威严的,但法官是有血肉的,对当事人的任何一方,都要做到既依法,更服理。只有获得当事人从心底的认可,才能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他常说,被群众认可就是一种幸福。

在长期的基层经历中,徐刘根发现,农民对诉讼的程序、规则比较陌生,导致一些矛盾长期累积,化解难度很大。"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减轻群众讼累,又能促进矛盾化解,还可以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呢?" 实践中,他摸索出了道德评议机制,就是在巡回审理时,邀请当地具有较高威信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道德评议小组,从道德的角度对案件和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议,促进案件调解。

案件可以调解,但清正廉洁不能有丝毫偏离。在徐刘根心中,廉洁防线就得铸成铜墙铁壁。" 我们法官要敢拍着胸脯说,我担任法官这辈子,从未收过当事人一分钱!" 为此,徐刘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 " 四不 " 原则:不拿当事人一分钱,不吃当事人一顿饭,不沾单位一分钱好处,不在家中接待当事人。

" 记得我们刚结婚没多久,有人来为案子说情,他用一条凳子放在院子里,不让人进屋。" 妻子吴永辉是乡镇中学的老师,她回忆说,徐刘根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让送礼、说情的人都被邻居看到,这样他们就送不了礼,也说不了情。

让吴永辉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们的媒人上门为一个案子打招呼,徐刘根正在院子里剁猪草,他当时就很来火,把刀狠狠剁在木板上,后来媒人再也没来过。" 哪怕是我的同事领导、亲戚朋友来说情,也是一样的‘待遇’。" 再后来,大家都知道徐刘根的秉性,案子在法庭谈,来家里不接待。

" 他像一个小太阳,积极向上,家里的活抢着干,不怕苦不怕累,不比吃穿,不嫌贫爱富。" 吴永辉对徐刘根有很多抱怨,但她依然深爱着这个有责任感、一身正气的丈夫,说起丈夫的优点,她更是滔滔不绝。

" 他扎根基层、司法为民、淡泊名利、严于律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美法官。他坚持在服务群众中传播法治理念,在履职尽责中弘扬法治精神,在社会治理中打造江苏样板,是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对徐刘根的颁奖词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现代快报 + 记者 姜振军

(东台法院供图 校对 季林巧)

相关标签

江苏 东台 盐城 南京 盐城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