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2-12
90余件珍稀文物史料展出,讲述中外航空英烈抗战事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5 吨的大校场机场跑道基石、缝有 " 血符 " 的美国援华飞行员皮夹克、抗战胜利时日军献降的两把军刀 ……12 月 12 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 抗战记忆英烈永存——抗馆文物史料征集专题展 "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开幕,110 张珍贵历史图片和 90 余件珍稀文物史料,生动展现了为正义与和平而战的中外航空英烈的英雄事迹。

最 " 重量级 " 展品,1.5 吨的大校场机场跑道基石展出

走进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未进展厅,现代快报记者就见到了本次展览最 " 重量级 " 的展品——重达 1.5 吨的大校场机场跑道基石。这件特殊的展品是南京南部新城管委会捐赠的,作为户外展项放置于纪念馆飞机广场,将观众瞬间带入抗日空战的历史长河之中。

△ 大校场机场跑道基石

南京大校场机场始建于 1929 年,一开始只有 6 架飞机。同年扩建,设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靶场。1934 年,大校场机场正式辟为军用飞机场,抗战前夕,已经成为中国最高级别的航空总站。1937 年,日本空军空袭大校场机场,中国空军迎战。在抗日战争中,许多中国空军飞机从这里起飞,与来犯的日军战机在空中搏杀。

本次展览首次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强烈的心灵震撼效果。在展厅内,分为 " 侵华罪证铁如山 "" 血战长空御强敌 "" 同盟抗敌迎胜利 "" 碧血忠魂家国情 "" 抗战家书抵万金 " 五个部分,展出了近年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征集的珍贵文物史料,包括侵华日军在台湾地区投降时献降的军刀,高志航、任云阁、吕基淳、狄曾益等一批英烈亲属后裔捐赠的烈士物品,美国飞虎队老兵的手链、佩戴过的徽章、穿过的飞行夹克,华侨飞行员丁寿康的绝笔家书,从中央档案馆复制的《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等,其中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展出。

一件件珍稀的物品、一份份珍贵的史料,再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宏伟史诗。据悉,今年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全面开展抗战史料征集和航空烈士寻访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全年征集各类文物史料及电子资料已达 478 件(套),大大丰富了展览内容。

飞行员的皮夹克、烈士的家书,见证中外航空英烈的英雄事迹

展览中,一件飞行员皮夹克吸引了现代快报记者的注意,这件皮夹克的袖口等处仍留有当年因战斗而烧焦的痕迹。它的内衬下摆处还缝有两块不同材质的 " 血符 ",上面均印有 " 外国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 " 等字样。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研究部工作人员窦若琪介绍,这是美国飞虎队队员曾经穿过的飞行夹克。

△ 美国飞虎队队员曾经穿过的飞行夹克

它的主人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第 23 战斗机大队队员,该队员在援华抗战期间不幸在中国上空被两次击落,但幸运的是都得到中国村民的及时救助。救助者陪着他步行了 160 公里,才将他送回了部队。战时由于语言不通," 血符 " 成为中国军民和外国援华飞行员之间沟通的桥梁,被援华飞行员称为 " 救命符 "。它也是中美等国家人民并肩战斗、以鲜血铸就友谊和合作的历史见证。

△ 丁寿康烈士的部分家书

此次还展出了丁寿康烈士的部分家书。丁寿康是华侨飞鹰中的杰出代表,2017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938 年,丁寿康从空军军官学校第八期飞行科驱逐组毕业,任中国空军王牌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中队少尉飞行员,多次参加对日空战。1940 年 7 月 16 日上午,丁寿康正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的宿舍里,给远在泰国的叔父写信。突然,机场上空响起敌机来袭的警报。丁寿康来不及将刚写完的家书装进信封,立即冲向自己的战机,升空迎敌。因敌众我寡,他不幸在空战中壮烈牺牲,年仅 25 岁。" 笔墨未干,即上战场 " 成了丁寿康人生最后的写照。

△ 侵华日军投降时献降的军刀

展览中,两把日本武士刀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这是 1945 年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时日军献降的两把军刀,为台湾地区受降参与者林文奎所获,他的儿子于 2015 年捐赠给纪念馆。这两把刀是日本投降的历史证物,是中国人民最终赢得胜利的象征,意义重大。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然 / 文 赵杰 / 摄

(校对 季林巧)

相关标签

航空 南京 美国 南京大屠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