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为服务科技创新而生,是资本市场支持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线担当,对引导资源向 " 硬科技 " 领域集聚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记者梳理发现,2020 年至 2022 年间,科创板公司平均研发投入从 1.53 亿元快速提升至 2.53 亿元,增长近七成。
科创板为服务科技创新而生,是资本市场支持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线担当,对引导资源向 " 硬科技 " 领域集聚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研发投入是科创板的标志性板块基因之一。记者梳理发现,2020 年至 2022 年间,科创板公司平均研发投入从 1.53 亿元快速提升至 2.53 亿元,增长近七成。继 2022 年度研发支出首次破千亿元后,2023 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合计研发支出再次达到千亿级,高强度、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已成为科创板企业发展的鲜明特征与动力来源。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千亿元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1 月 28 日,国产 CPU 龙头龙芯中科自主研发的新一代 CPU 龙芯 3A6000 发布,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水平。这是国产 CPU 实现自主可控之路的最新里程碑式成果,是科创板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典型案例。
上海谊众的发展历程亦颇具代表意义。受益于其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上市,公司已成为科创板第一家实现盈利并分红的创新药企。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252%,在紫杉醇胶束扩大适应症、管线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求进一步培育、丰富产品结构。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科创板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整体研发投入的高速增长,科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构筑步伐不断加快。
科创企业从研发投入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通常是一项长期工程,研发投入程度逐步增长的过程中,企业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与技术积累得到增厚,驱动提升研发效能。数据显示,2023 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支出合计达 1104 亿元,同比增长 24%。从研发投入增速看,135 家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过 30%。
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也再创新高。2023 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中位数近 13%,远高于 A 股上市公司 4% 的中位数水平。其中,96 家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超过 30%。
以科研实力 " 筑深 " 护城河 科创板企业大步 " 走出去 "
伴随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增强,科创板上市企业主动开拓新领域、新赛道,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不断涌现。
半导体公司澜起科技将不断迭代的 DDR 内存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上市以来,已经从芯片单项冠军企业逐步成长为一家国际领先的数据处理和互连芯片平台型设计公司,目前在售和在研产品多达十几款,在多个细分领域全球领先。芯原股份是国内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的半导体 IP 授权服务提供商,公司持续 7 年保持 30% 以上的高研发投入强度,在半导体 IP 设计领域铸就了深厚的护城河。
部分创新药企业通过研发加速了产业 " 里程碑式 " 发展。君实生物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我国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自研自产创新生物药。百济神州自 2018 年以来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 25%,公司自主研发的 BTK 抑制剂百悦泽 ® 是中国首个 " 出海 " 成功的原研抗癌药,2022 年全球销售额达 38.29 亿元,2023 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 61.83 亿元,全球商业化版图已拓展至超过 65 个市场。
" 登陆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上市后,意味着企业能够更加顺畅地获得直接融资,更加有效地通过股权激励吸引人才,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社会信誉,进一步集聚各类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表示。
上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半年度,科创板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 8 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超 160 项,累计超 119 家次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等重大奖项,6 成公司的产品或研发项目瞄准或实现进口替代。
通过股权激励等举措,科创板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攻坚创新,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加速。根据统计,截至目前,科创板累计已有 361 家企业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占比超六成,覆盖人数超过 10 万人。截至 2023 年半年度,科创板整体研发人员超 21 万人,平均每家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387 人。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超 6 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科学家创业已成为科创板一道独特风景线。
来源 上交所投教 杜康、潘清
编辑 邓文盈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