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切开 100 多天后,我终于可以正常说话了!" 气管切开病人丧失说话功能,无法表达自己,身心承受着沉重的压力。近日,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一名气管切开患有气管上段重度瘢痕型狭窄患者成功实施了经支气管镜金属覆膜气管支架植入术,成功帮助气切病人恢复语言功能,提高康复质量。
01
患者因两次气管切开始终无法说话
患者老刘(化名)此前因为车祸受伤,在外院急诊抢救时行气管切开,治疗成功后,也顺利拔管,但气管上段重度瘢痕型狭窄,无奈下再次行气管切开术,以保证正常呼吸,手术保住了老刘的性命,但他始终无法发出声音。患者丧失了说话功能,由于无法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和情感,使病人在身心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患者和家属多方求治,都未能找到解决办法,后慕名来到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寻求解决办法。
众所周知,发声时需要气流通过声带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如果气流太弱不足以使声带产生振动,或者气流不能到达声带,则无法发声。而气切病人的气切套管位于声带下方,病人呼吸时气流只能通过气切套管进出,无法到达声带,也就发不出声音了。
02
扩张气管、为后期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11 月 8 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李文洁副主任医师接诊了老刘,患者用纸笔 " 说 " 出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正常的发声说话。入院后,科室非常重视,顾兴主任医师、李文洁副主任医师、主管医生马甜甜与呼吸科医护积极讨论患者病情。考虑到患者情况较为特殊,患者因车祸,曾行两次气管切开术,导致气管切开口上方至声门约 1cm 处重度瘢痕狭窄。只单纯的封堵气切口,不能解决患者的问题,甚至会导致患者窒息。于是决定为患者行气管三维重建检查,查看狭窄程度,三维成像显示重度狭窄,所以在封堵气切口前,应先把声门到气切处的气道打开。患者需要先进行气管扩张术,打通患者主气道,必要时行支架置入,为后期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三维成像
随后,李文洁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行全麻下气管镜检查,术中发现患者声门下狭窄的几乎看不见,李文洁副主任医师试探性的用导丝探查并行球囊扩张,扩张 1 分钟后狭窄处出现了缝隙,多次扩张使扩张口达到支架可进入的程度,完成第一次治疗,这对于患者及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03
支气管覆膜支架为患者迎来新声
在后续治疗时,李文洁副主任医师发现患者上次扩张处出现肉芽,就在主管大夫犹豫要不要继续进行气管扩张时,顾兴主任评估了患者情况后决定放手一搏,继续进行气管扩张,该方案也得到患者本人和家属的一致同意,后续治疗中,患者气管未再出现肉芽,大家也松了口气。
11 月 23 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李文洁副主任医师、赵延军副主任共同合作为患者行全麻硬镜下置入气管支架,在插入硬镜时,由于患者自身脖子较短粗,声门较小,在插入硬镜时遇到阻碍,多次努力温柔尝试后,硬镜插入成功,后又为患者行球囊扩张,气管扩张到合适大小时,放置覆膜气管支架,位置精准、贴覆良好,整个术程一气呵成,气切套管未被气管支架压迫堵塞,通气良好,手术结束。
患者麻醉清醒后,清楚的说出:" 顾主任好!李主任好!" 家属也激动的落下了泪水,向医护竖起了大拇指,感谢呼吸内镜室介入团队、麻醉手术室医护。
术后,老刘没有出现支架植入后的疼痛感,1 周后再次复查纤支镜,镜下见气管支架位置良好,瘘口封堵良好,患者回归正常人一样说话生活了,顺利出院。
来源 / 西安市胸科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