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 " 拆解 "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根据《十竹斋笺谱》图样 DIY 属于自己的信笺、《长江春色图》数字化交互体验 …… 近日,南京市文投集团旗下的 " 元启金陵 " 南京数字文化客厅启用。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4 年 1 月起,该数字文化客厅将正式对外开放,游客通过十竹斋文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线上预约参观。
南京数字文化客厅有哪些互动体验项目?现代快报记者提前探馆。
《十竹斋笺谱》" 活 " 了,创作属于自己的信笺
明朝天启年间,著名篆刻家、出版家胡正言定居南京鸡笼山麓,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 " 十竹斋 "。1644 年胡正言以饾版、拱花印刷技术,主持刊印出《十竹斋笺谱》,开启了彩色套印的历史先河。
从 2019 年起,十竹斋开展数字化转型,全面建设十竹斋文物艺术品大数据文库,通过 3D 建模、AR 等技术,将 " 饾版拱花 " 技艺流程、刊刻材料和制作器具等进行数字呈现。
装订过程中用来敲打的木槌、打孔时垫在书下的装订板 …… 这些用于饾版、拱花的工具,对很多人来说都已陌生。饾版、拱花究竟需要哪些步骤?在南京数字文化客厅,《十竹斋笺谱》从纸上 " 走 " 到了屏幕上,游客可以通过 VR 沉浸式体验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
此外,《十竹斋笺谱》全册 283 幅画面都被进行动态活化。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屏幕上亲手设计制作专属于自己的信笺。神龙、凤子、杏燕等被广泛流传的笺谱图样,都可以直接选取,再选择一句心仪的诗句。制作完成后,可以用手机扫描下载。
数字时代,书画文物如何更好地呈现?
在博物馆,看到经典的书法作品,你会不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比画?看到精美的画作,你会不会想象穿越到画中?
如今,这些都可以在南京数字文化客厅实现。多媒体画屏 + 传统宣和裱虚实结合的互动展陈形式,为书画作品在数字时代的呈现提供了多元的可能。
桃花雨、飘雪、雷暴 …… 大型画卷《长江春色图》被数字化呈现,画面上的天气可以由游客自行控制。
这里还有国内首例书法数字化成果 " 兰亭序 " 的交互体验,点开大屏上《兰亭序》的一个字,放大版的空心字就会出现,可以直接上手临摹。
数字魔屏多宝阁橱窗也是文物活化展示的新形式。在一个透明屏文物展柜前,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了十竹斋的 " 镇馆之宝 " 清雍正黄釉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缠枝纹,全称‘缠枝纹样’,俗称‘缠枝花’,又名‘万寿藤’ ……" 除了可以 360° 观察文物的每一个角落,点开花纹、造型等,还可以看到对应的解说。
一站式体验南京地标元宇宙场景
数字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文学之都文枢元宇宙、南京大报恩寺报恩盛境元宇宙 …… 作为南京首个文化元宇宙体验中心,这里还汇聚了各种虚实结合的南京地标元宇宙体验场景。利用 VR、AR、MR、XR 等技术,探索元宇宙在城市文化中的应用。
在《梁祝》元宇宙沉浸式演出中,游客可以穿戴好数字动捕设备一起演绎 " 数字梁祝 "。走在沉浸式光影秀的世界中,体验 " 步步生莲 "。
大报恩寺盛境元宇宙对大报恩寺的历史、建筑、文化等要素进行数字化还原和呈现,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在 " 穿越 " 进虚拟世界后可以在指定位置通过手势操作建塔,互动性和趣味性相当强。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 / 文 郑芮 吉星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