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2-16
走进西汉废帝的传奇人生,海昏侯刘贺主墓首次开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出土数量最多的五铢钱、最多最全的金币、最早的孔子画像 …… 他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也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

△海昏侯刘贺墓外景

2011 年,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年的海昏侯刘贺墓重见天日。该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持续了 11 年,出土了上万件随葬品,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墓园的核心部分——刘贺主墓。

△海昏藏宝

12 月 15 日,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墎墩苑—海昏藏宝 " 全面开放。这也是考古发掘以来,海昏侯刘贺主墓首次对外开放。

△刘贺主墓俯瞰图

走,去第一现场还原历史故事,了解海昏侯刘贺的传奇人生。

" 穿越 " 回两千多年前,围观汉代社会生活图景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昏侯国遗址(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为核心,规划面积 12.03 平方公里,是江西南昌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突出 " 保护、展示、休憩 " 三大功能,科学保护遗址本体,展示考古发掘遗迹,展陈丰富出土文物,完整呈现了一幅两千多年前汉代社会生活图景。

△刘贺墓园内景

作为海昏侯国遗址最核心的部分,墎墩苑(刘贺墓园)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故昌邑王、汉废帝刘贺(前 92- 前 59 年)及其部分家庭成员的墓地。

刘贺墓(M1)及侯夫人墓(M2)坐北朝南,位居墓园中心,周围七座祔葬墓(M3-M9)埋葬的则是刘贺的未成年子女、姬妾,它们与配套祭祀建筑(祠堂、寝)、吏舍、门阙、园墙、水井等,共同构成了中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墓园,而且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呈现了两千多年前汉代 "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 的丧葬观念。

△车马坑

墎墩苑(刘贺墓园)面积约 4.6 万平方米,展陈分为墓园规制、考古历程、保护展示、刘贺主墓、外藏车马坑五个展示部分。该遗址以营造遗址的现场感为设计原则,围绕刘贺墓主墓遗址、墓前祭祀建筑遗迹、车马坑遗址三大展示核心,运用原貌展示、场景营造、艺术装置、考古复原、数字演绎等多种手段及现代技术,结合图文展示内容,全景式、全方位、全过程展现刘贺墓现场遗迹及刘贺墓的考古发掘、保护展示工作及成果。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认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真实、完整地展现了海昏侯国国都、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的空间布局。作为遗址最核心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不仅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以 " 汉制 " 为代表的列侯标本墓,而且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它的正式开放,在深入阐释遗址的突出普遍性价值、完整性价值和真实性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为今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挥重要的作用。

沉浸式体验,让观众真正走进海昏侯刘贺的传奇人生

以黄金为席,以玉为被 …… 当年,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轰动一时。考古发掘时,考古专家们发现,刘贺内棺的底部有大量金饼,犹如一张金床,铺在刘贺身下,而他脸上、身上都覆盖着玉器。

这次展览,再现了海昏侯墓的考古历程。自 2011 年发现到 2022 年,11 年间,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包括:中国最早的孔子画像、价值连城的竹简、失传 1800 年的《齐论语》、耀眼夺目的金器、堆积如山的五铢钱、静谧璀璨的青铜器、精美绝伦的漆器、温润容和的玉器、长江以南地区唯一发现的真车马陪葬坑 ……

杨军表示,海昏侯刘贺墓及其出土的一万多件(套)文物,是汉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物质载体,创下秦汉考古史多个 " 第一 ",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

这次刘贺主墓和夫人墓对观众开放,观众可以近距离围观墓内的布置,穿越时空、隔空和刘贺进行 " 对话 "。

据了解,刘贺主墓是一座大型土圹木椁墓,椁室由内藏椁、回廊形外藏椁、过道和甬道等构成,居室化风格明显。墓室深约 8 米,南北向长约 16 米,东西向宽约 17 米,一条长长的墓道斜向从南边连入墓室。为了保护遗址本体,观众从墓室上方另外建好的通道进入主墓,在观景台上俯瞰整个墓室的布局。

内藏椁布局讲究,分为东西两侧,其中东侧为卧室,西侧为会客室,映衬了海昏侯 " 东寝西堂 " 的日常起居生活。现场,在复原展示时分别放置了刘贺主棺以及孔子衣镜、博山炉的仿制品。

除此之外,观众还可以来一场沉浸式体验。观众通过裸眼 3D,围观刘贺墓各库室、藏品的基本情况。墓坑上方通过 360° 四面悬吊荧幕展现刘贺墓园的修建过程及汉代列侯的丧葬礼仪。

另外,外藏车马坑通过还原考古发掘时的遗迹场景,让游客仿若置身考古现场,身临其境感受考古发掘状态。复原车马坑出土的驷马安车模型与车马出行壁画对景呈现,直观感受汉代王侯出行的赫赫威仪。

将继续做好实验室考古、出土文物保护修复

△墓园外景

学者们认为,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为国内从墓园制度、祔葬习俗、祭祀功能、正藏和外藏系统、墓室结构、棺椁制度、葬具、衣衾、用玉制度等方面系统研究西汉列侯墓墓葬制度具有促进作用。为西汉高等级贵族 "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 的历史场景的复原研究提供了科学案例。

杨军透露,海昏侯墓考古报告的出版被列入了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 " 十四五 " 专项规划》《" 十四五 " 考古工作专项规划》,接下来,将依托刘贺墓的开放,继续做好实验室考古、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和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其中,海昏侯刘贺内棺的 15 件殓葬玉,由南京博物院文保所修复。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海昏侯墓室曾经因为地震坍塌过。

△主墓室

专家们认为,刘贺墓内之所以出土了 400 多件(套)玉器,是因为他们认为玉能通天。同时刘贺身份特殊,他是汉武帝和宠妃李夫人的孙子,不差钱;又当过 27 天皇帝,还是第一任海昏侯。按照汉代的规制,刘贺还不能拥有金缕玉衣。祖宗规制不能破,又想灵魂升天,所以,在脸上、身上都盖满了玉。

公元前 59 年,33 岁的海昏侯刘贺辞世,葬入海昏侯墓。当时,海昏侯墓上面有十来米高的封土,墓室相当结实。不巧的是,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 年)十二月,发生了大地震。《晋书》记载," 庐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涌水出,山崩 "。专家们推测,海昏侯墓是在这次大地震中被震塌的。

更多海昏侯刘贺以及夫人的故事,有望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揭秘更多。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鸣 胡玉梅 海昏侯遗址管理局供图

(校对 胡涛 编辑 王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