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人参被誉为 " 百草之王 ",是闻名遐迩的 " 东北三宝 " 之一。在 " 参王故里 " 哈尔滨市通河县,有一片百亩人参基地,每年出产人参浓缩粉 12 万盒、人参精粹液 55 万盒。
近年来,通河县抓住龙江打造千亿级中医药产业项目发展机遇,深度挖掘 " 一根参 " 品牌故事,以文化创意赋能,打造新质生产力,持续擦亮 " 参王故里、长寿之乡 " 这张县域金名片。
半斤重的 " 参娃娃 " 全须全尾呈人形
王键是通河县凤山镇宏参伟业人参种植基地的一位挖参 " 老把头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棚下巡视,顺着垄沟捉 " 参娃娃 "。" 这边种的是三年参,那边是五年参,参只有到了五年才算‘成气候’。" 王键告诉记者,种参六七年,他挖出最大的一颗参重达 250 克,全须全尾呈人形," 胳膊腿儿 " 都成型了。
大个的参毕竟难寻,更多的参在一两、二两间,只要超过大拇指粗细,就都可以挖了。挖参很有讲究,虽然不用像 " 赶山人 " 那样拴着红绳往出抬,但也得十分仔细,每一名挖参工都随身携带一把四齿耙,力道大小、挖掘深浅 …… 工夫全在手上。品相好的参被包装成礼盒,品相一般的都作为原料参送进了加工厂。
凤山镇宏参伟业人参种植基地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的山地种参不同,引进国外技术,利用五荒地实施平地种参。" 平地参 " 最怕农残和重金属,为此,该基地采用专利技术土壤改良方法,农业部参茸检测中心连续两年对这里出产的人参进行化验,农残检测结果为 " 未检出 ",人参皂苷含量在国内同等种植模式中名列前茅。
种参收益高,投入成本、付出的辛苦也更多。王键说,人参对地力要求很高,每隔一两年就要进行一次移栽,俗称 " 倒栽子 ",费时费工,每到栽参季,基地一天要雇几百名工人。移栽过程中,一些品相不好的就会被淘汰掉。另外,土地必须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休养生息,才能恢复 " 元气 ",消除农残。种植 100 亩人参,至少要有二三百亩地储备供 " 腾挪 "。
基地里每一垄参苗上方都架设了独立遮阳棚,王键告诉记者,这也是一项专利技术,棚的宽窄和角度都有讲究,正好遮住 7 时至 16 时的日照,模拟林间环境,供 " 人参娃娃 " 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一亩 " 生地 " 要想改造成参田,需要投入几万元。
通河 " 参饮料 " 异军突起
通河经济开发区内的工厂里机器轰鸣,通过现代化生产线,成筐的人参被加工成浓缩粉、精粹液。
企业负责人邓惠友告诉记者,这两款人参产品都是 " 食准字 ",准确说是一款固体饮料、一款植物萃取饮料,产品深受老年人群体和亚健康人群欢迎。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将销售目标锁定在一线城市的养老机构、健康护理中心,非常畅销。下一步,该企业将瞄准港澳地区、东南亚市场。
邓惠友说,通河人参饮料搭乘 " 北药快车 " 闯食品市场,从目前的大健康市场发展前景来看,算是选对了方向。通河人参饮料能够异军突起、迅速走红,与 " 通河参王 " 故事的强大背书能力密不可分。
通河县中草药协会会长杨峰介绍,人参在通河县是个大产业,也是个有故事的项目。通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其地理条件优越,森林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湿地和草原 " 的特有资源禀赋,为人参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通河县志》记载,早在隋唐时期,铧子山就以野山参而著名,直至清代,该地所出产的人参多被送进宫廷之中,成为皇家御用的良药。
1987 年,当地林场职工在凤山镇二甲沟采集到一株重达 505 克的特大野山参王,堪称 " 世界参王 "。这株老山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河县也由此得名 " 参王故里 "。如今,铧子山国家地质公园内还有一尊参王雕塑,等比放大再现了当年参王形态。
铧子山盛产人参的消息不胫而走,因为 " 参王 " 声名远播,凤山镇曾出现大量散户,争相占地种植人参、西洋参、高丽参。很快,林下资源遭过度利用甚至破坏。当地政府及时出手,叫停了诸多违规违法行为,并逐渐规范、良性发展。
通河 " 一根参 " 驶向大健康 " 蓝海 "
通河 " 参王故里 " 的名头在,产业传奇也在延续。依托人参种植基地,当地相继成立了黑龙江宏参伟业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山童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山童 " 自有品牌人参饮料打入市场。依靠 "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种植户 " 模式,一条原生态种参、参种培育、人参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通河县委、县政府通过 " 招商带动、政策撬动、服务促动、利益联动、融合驱动 " 的 " 五动 " 工作法,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投资 15 亿元建成零碳智造数字化产业园,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园区承载力的进一步提升,通河人参精深加工项目进驻园区,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附加值明显提升,强链、延链得到有力保障,精深加工也获得了更多的 " 产学研用 " 深度合作机会。
对于产业的未来,邓惠友信心满满:" 人参产业完全符合大健康产业的潮流,也能够担负得起‘健康中国’的一项产品支撑。接下来,通河参产业将借助‘参王故里’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世界参镇’,凭借‘参王’福荫让其子孙开枝散叶,依托产业发展再创参王传奇。"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