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2023 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 837.3 亿斤,比去年增加 21.14 亿斤,连续 3 年超过 800 亿斤。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全国排位晋升 1 位,从多年的第 5 位跃升到第 4 位。粮食连年增产,其中一个重要增长极是吉林持续加大对西部盐碱地开展综合开发利用,使曾经的 " 碱疤瘌 " 变成了丰产的 " 米粮川 "。
我国共有 15 亿亩盐碱地,其中,吉林省是全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省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 678 万亩,集中分布在白城和松原两市。前不久,白城市镇赉县建平乡种粮大户毛印华家的水稻全部收割,喜获丰收,产量达到 1000 吨以上。
白城地区的盐碱地主要是苏打盐碱土,具有高盐性、高粘稠度、低有机质含量等特点,土壤颗粒细得 " 像面粉一样 ",是最难攻克的盐碱地类型。寻找合适的改良土壤的办法和适宜的水稻品种几乎要同步进行。最开始毛印华用尽了招法,可产量就是上不去。
为了攻克盐碱地治理难题,吉林省大力度引进清华大学、中国农大、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吉林农大、吉林农科院等诸多科研团队。马巍就是其中一员,他是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派驻到镇赉县嘎什根乡水稻试验示范基地的第三代研究员。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马巍他们团队研究出的小粒香型吉粳 816,成为吉林省唯一两次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粳稻品种。今年,该品种在镇赉县的种植面积超过了 10 万亩。一代接一代,科研人员同步推进 " 以地适种 " 和 " 以种适地 ",创制耐苏打盐碱新种质资源,2023 年全省综合筛选出耐盐碱品种 47 种;同时采取化学、生物等措施,使盐碱地土壤改造获得了成功。
如今,在吉林省农科院嘎什根乡水稻试验示范基地门前,竖起了一个 " 以稻治碱路 " 的路标。
在镇赉县农业农村局,记者得到了一组数据:1983 年,镇赉县水稻种植面积 4.2 万亩;2013 年,种植面积 100 万亩;2017 年,增长到 135 万亩;2023 年达到了 155 万亩。从 2017 年至今,镇赉县已连续 7 年成为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第一大县。
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盐碱地开发治理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文件,被国家确定为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省份之一,白城市的大安市、镇赉县也被国家确定为试点县市。2022 年以来,全省谋划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项目 145 个,计划新增耕地面积 70 万亩,实现种植 49.4 万亩。预计到 2035 年,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实现新增耕地 365 万亩,可实现新增粮食产能 42 亿斤。
来源:吉林新闻联播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