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李佳琪 文 / 摄 / 视频拍摄制作
哈尔滨,一座坐落于中国东北大地上、充满异国情调的城市,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吸引着人们来此寻访。朱自清在《西行通讯》中写道:" 这至少是个有趣的地方 …… 哈尔滨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儿。" 这座城市融合了中西文化,这座城市被誉为 " 东方莫斯科 ",正当人们觉得这些 " 哈尔滨特色 " 早已被人们广为熟知之时,今年,哈尔滨的特色被 " 再发现 ",也被赋予了一系列 " 新标签 "。
" 北境童话 "" 权游风 "" 哈尔波特 "" 霍格沃兹哈尔滨分兹 "" 在逃公主在冰城 "" 不是北欧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 "…… 一个个 " 代号 "、一句句 slogan(口号),为哈尔滨按下了现实与魔幻之间切换的 " 任意键 ",也彰显出哈尔滨是大气与洋气所在之地。哈尔滨的特色被 " 重新发现 ",哈尔滨这座城市被 " 重新定义 "。
用 " 魔法的方式 " 打开哈尔滨
" 为什么要拍哈尔滨火车站?难道你不知道,想去霍格沃兹,得从这里出发?"" 嗨,你在哈尔滨火车站找到自己的 9 又 3/4 站台了吗?" 今年,哈尔滨火车站 " 火出圈 ",知名网红、游客纷纷前往拍摄、打卡这一富有 " 魔幻风 " 的车站。
火车站浓郁的欧式复古味道,让人们一时间恍惚, " 这里是否能带我通往霍格沃兹?" 上海游客 " 小顺 " 在游览笔记中写道,从拱顶的建筑结构到雕花铁艺,从古老的钟楼到墙壁浮雕,哈尔滨火车站每一处都透露着一种历史与艺术的魅力。当自己置身于火车站时,会有种 " 穿越 " 的感觉 …… 历时 3 年改造,哈尔滨火车站于 2018 年年末全面投入使用,在改造设计之初,火车站整体建筑风格被定为欧洲 " 新艺术运动 " 风,这一彰显了欧陆风情的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 " 魔法化 "。
" 我姓哈,喝啊哈 ",此前,哈尔滨文旅部门在短视频中埋下了 " 哈梗 ",到了冬天,一个崭新的 slogan" 出炉 " —— " 听说哈利波特的哈是哈尔滨的哈 ",哈尔滨以 " 魔法的方式 " 向各地游客展现着自己大气与洋气,而这一 " 魔幻体 " 在 11 月的几场大雪后被推向了高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一段时间,哈尔滨旅游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 20 倍," 全国来哈 " 趋势显著,而带有欧陆风情的景点、建筑成为他们此行的 " 必打卡 " 目的地,携程平台数据显示,近期哈尔滨景点搜索量出现较大涨幅,索菲亚大教堂环比增长 28%、中央大街增长 55%……
" 北境伏尔加庄园里藏着一个哈勒比海盗船 "" 去索菲亚大教堂来一场‘权游风’走秀 "" 东北迪士尼中的冰雪城堡 "" 在特色建筑旁做一次在逃公主 "…… 在哈尔滨,14 世纪到 16 世纪欧洲古典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折中主义、巴洛克风格等不同风格的建筑汇集,在每一座富有欧陆风情的建筑下,总能找到属于冬天的 " 魔幻体 "。建筑与 " 魔幻 " 的 " 无缝衔接 ",让人们持续对这座城市进行着 " 再发现 "。
" 冰城游 " 不只有冰雪,更要有文化 " 碰撞 "
赏冰玩雪的 " 经典玩法 " 已不能满足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游玩需求,他们在注重 " 经典 " 的同时,对于文化体验需求出现了明显上涨,一句不太标准的 " 哈尔滨那疙瘩有文化 " 传递了他们对 " 文化游 " 的诉求。
" 都说哈尔滨是西餐之都,果然名不虚传,大街上到处都是西餐厅,有些餐厅还有俄罗斯的服务人员,感觉像是出了一趟国。"" 不是北欧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 在今年,很多外地游客、网红展示的哈尔滨打卡作品中提到了 " 假装在欧洲 "" 在国内也能吃到正宗的西餐 "" 在哈尔滨感受欧洲的西餐文化 " 等内容,以表达心目中的哈尔滨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不同之处,以及在哈尔滨的不同体验感受。
"11 月本该是淡季,但今年却出现了‘淡季不淡’的情况,不少游客就是冲着了解西餐历史文化来的。" 道里区西五道街塔道斯西餐厅行政总厨侯宇伦告诉记者,与 2019 年同期相比,近期顾客到店量增长超过 20%,外地游客占比达到 70%,来店里就餐的游客们都会与店中的老照片、老古董合影留念,看俄式西餐的介绍,了解哈尔滨的西餐文化。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哈尔滨西餐堂食团购订单量中,异地消费者的西餐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超 55%。2017 年,哈尔滨获得由中国饭店协会授予的 " 中国西餐之都 " 称号,吃西餐、享文化,游客来到哈尔滨已不再是满足味蕾需求,更乐于与文化进行 " 碰撞 "。
吃一顿西餐,听一场音乐会,是否已成为外地游客来哈的标配?一些游客在社交平台上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云南网友 " 小念 " 在游览哈尔滨的笔记中称:" 哈尔滨可是著名的音乐之城,来这里怎能不来感受一下这里的音乐文化和氛围 ……"
作为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的哈尔滨,近年承办了一系列知名国际音乐赛事,大气与洋气的背后,是世界对哈尔滨音乐文化的肯定。日前,哈尔滨高票获得第二十届世界萨克斯管大会举办权,届时,其将与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等国际音乐赛事活动一并实现哈夏音乐会的提档升级。
无处不音乐、无处不文化,去中央大街听一场 " 阳台音乐会 ",在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享一场音乐盛宴,到哈尔滨大剧院感受音乐文化,去阳明滩大桥西侧与 13.8 米高的金色钢质 " 萨克斯 " 同框 …… 如今,哈尔滨的音乐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发现," 文化游 " 充实、丰富着旅游体验。
离开东北,成为 " 精神东北人 "
正当游客、网友被哈尔滨洋气的音乐氛围所感染之时,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松花江边他们发现了 " 高手在民间 "。江边小树林里独自吹起口琴、萨克斯的大爷,由二胡、琵琶、小提琴、单簧管组成的民间 " 混搭乐团 ",一台音响、一支麦克风就能吸引过路人一起上演一场 " 江边演唱会 "…… 音乐传递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展现着哈尔滨市民的 " 精神气 "。在抖音平台上,一位外地网友在游览完松花江边时,发布短视频感慨:东北的精神状态完全是我梦想中的大国态度,东北精神是无敌的、是开心的、是乐观的。
哈尔滨是一座包容的城市,这不仅体现在她对中西文化的 " 包容性 ",更体现在她的 " 精神 " 上的热心、乐观与豁达。火车上东北大哥投喂南方小伙,来根黄瓜还不够,那得把豆瓣酱给你蘸足了,还担心你咸到,咋地得递来两张干豆腐一罐啤酒 …… 今年以来,在各类社交平台上," 盘点东北人自来熟名场面 " 持续霸占着各类平台的话题榜。今年年初,因为飞机舱门被冻住随手一拍上了抖音热门榜的江苏游客 "Cindy 爱自由 ",被哈尔滨人民 " 团宠 ",帮着她规划旅游路线、预订车辆。
来哈尔滨,逛景点、吃美食、享文化、看民俗,游客们带走了什么?红肠列巴、特色文创、美景照片?如今,他们更想把 " 东北人 " 的状态带回日常生活。" 哈尔滨人乐观、热情的精神真的是感染到了我,天虽然冷,但心是暖的。" 常州游客小祁告诉记者,等网约车时,身后方饭店保安特地出来和他们说,天冷让他们进屋等。在中央大街,她和朋友去一家鞋店随意逛逛,工作人员听到他们说外面太冷,让他们在店里 " 缓缓 " 再出门。小祁称,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类似的 " 温暖情节 ",哈尔滨人的这种 " 精神气 " 让她一整天都很温暖、快乐,感觉自己都变成了 " 精神东北人 "。
苏州游客小蔡在索菲亚大教堂前让记者帮忙拍照,他告诉记者,一定要把来来往往的人都拍上,他要把这 " 热闹 " 场面带回去让朋友们看看,问问他们没和自己一起来后不后悔。虽然小蔡只来到哈尔滨两天,但当记者问及 " 哈尔滨是否更有性价比 " 之时,他用了一句东北话做出了回应 " 那必须的 "。小蔡称,东北人说话太有意思了,这几天他一定要多学几句,回去 " 炫耀一番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文化滋养一座城市。开放包容有胸怀、底蕴厚重有内涵、文化多元有品位、担当作为有精神,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着哈尔滨 " 不一样 " 的美,为她 " 重新定义 "。
部分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