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为思维而教,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培养会思考的学生,成就有智慧的教育。12 月 20 日下午,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第五届读书报告会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学校各学部及集团内学校的 7 名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感悟,作为教师,他们在不断寻找育人之道。 南京大学陶行知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教授现场进行了点评。
△ 12 月 20 日下午,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第五届读书报告会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
读书报告会由金中河西分校副校长李玉敏主持。此次 " 为思维而教 " 主题读书报告会,以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聚焦思维提升智慧;在阅读的世界里,寻找照亮未来的理性之光。教师是一切教育生态更迭的直接参与者、承托者,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最亲近的守护人之一。教师们需要通过阅读,回归本质,迷津问渡,循道而行,站在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点,以更新的思维和更完整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升华、更新教育理念,使之朝向更重思维、更有人文、更具审美的方向蜕变。
△ 陈玲
△ 罗杰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郅庭瑾教授在《为思维而教》一书中写到: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本质上讲,教育从来就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目标。金中河西分校小学部教师陈玲以《走向思维的教育》为题分享了阅读感悟。当下,身处人工智能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与渠道变得容易而便捷,逐渐发现知识的价值来自 " 解决问题 " 的过程中,知识被迁移应用,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甚至思维方式,这时候,知识就拥有了力量。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面向未来和适应社会垒好基石,作为一线教师,要思考教学生什么?如何教?如何改?从知识走向素养,其中一个很好的抓手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核心素养教学时代,教师教知识,更教思维。如何教?大量的教学实践印证了:儿童的思维发展依托于问题情境、儿童的思维动力来自于认知冲突、儿童的思维结果需可视化载体、儿童思维的活化是撬动迁移的支点。教师们还要清晰地认识到,学校教育从传递模式到创造模式的转换、从知识习得到思维训练的转变,关键的策略除了教材和课程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师思维的转变,唯有此,相应的教学才有可能 " 教会学生思维 "。初中部思政教师罗杰,阅读的是《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罗杰说,指向未来的想象力需要从过去留给当代的遗产中汲取资源。《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是艺术史初学者进入艺术殿堂的 " 第一堂课 ",也是国人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国文明的 " 第一堂课 ",更是思索人类未来之魂的第一堂课。
△ 董欢
△ 李玉姨
△ 申鹏飞
△ 周箐雯
△ 郑菲
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教师董欢以《未来已来 教育亟变》为题进行了阅读分享,金中河西分校国际部教师李玉姨分享的主题是《从生命出发,经沟通抵达》,初中部教师申鹏飞的分享主题是《照亮自我,赋能未来》,高中部教师周箐雯分享的主题是《可见的学习,可见的未来》,国际部教师郑菲分享的是《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准备》。所有老师的阅读都指向教育、成长等关键词,是他们在为培养学生做更多的积累。
△ 操太圣
南京大学陶行知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教授来到现场对教师的分享进行点评。他讲到关于读书。首先就是为什么要读书?这个理由每个人都有不同,对老师来说,稍微有一点闲的时候,就会拿一本书看一看。他说:其实说没有压力,没有事务的时间很少,但在很忙的时候再去读书,目标性就很重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遇到一些真实的问题,希望能够把冲突解决,从困境中走出去,因此需要读书。这时候去读书,针对性就非常强,输出的效率也会很高。他表示,参与分享的几位老师能够把读书跟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他还提供了一些读书的方法。一本厚厚的书放在面前,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它读完,不妨先通过评论去了解。
通讯员 糜梦逸 现代快报 + 记者 黄艳 / 文 王玉秋晨 / 摄
(校对 张静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