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12-21
【网观西安】警惕“人肉开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知道 " 开盒 " 吗?

12 月初,有网友发文表示自己被某明星粉丝发微博私信威胁,对方称能 " 开盒 " 查到其 ID、开房记录等隐私信息。一时间,该事件引发大量网友关注。

次日深夜,相关公安机关发布情况通报:系警务辅助人员,并无接触、查询公民个人信息的条件和权限,也未发现有通过他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已根据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这样的处理结果,不仅取得涉事网友认可,还收获诸多网友点赞警方秉公执法、办事高效的叫好声。仅就这起事件而言,所幸 " 开盒 " 并未付诸实践,但在互联网 " 隐秘的角落 " 里,许多人已经遭到了 " 开盒 " 带来的种种恶意攻击,还有更多人面临着某天被 " 开盒 " 的隐藏风险。

" 开盒 " 又叫 " 人肉开盒 "。

估计很多人刚听到这个词都是一脸懵,又是一个新奇暴虐的恐怖故事?或是一种推理盲盒的流行玩法?都不是,深入了解后更会感受到其可怕之处。

所谓 " 人肉开盒 ",就是人肉搜索 + 网络暴力的 " 二合一 ",就像打开 " 潘多拉的魔盒 ",释放出的会是带给人类痛苦的厄运。

" 开盒者 " 利用非法手段搜索获取他人隐私信息并公开曝光,甚至在网络上有组织地追踪他人线上线下动向信息,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各式各样、无穷无尽的麻烦,电话轰炸、网络暴力、跟踪监视、生活骚扰 ……

从针对一起虐猫事件表态发声的多位演员遭遇 " 开盒 " 被曝光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到自媒体博主 " 川烈 " 因专注揭露网络诈骗套路被 " 开盒 ",本人及其父母、妹妹、妹夫甚至妹夫家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还有某媒体报道中网络主播李女士被 " 开盒 ",频频收到电话骚扰,还有主题为 " 我在看着你 " 的恐吓邮件等等。

▲李女士收到的匿名邮件。图源:红星新闻

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暴露出 " 开盒 " 的一大惊悚点——随机攻击。" 开盒 " 的受害者从明星、公众人物到普通人,谁都可能是那个 " 倒霉蛋 "。同时," 开盒 " 网暴的理由也并非有深仇大恨,可能仅仅是网上评论时话不投机、你发的照片他看不顺眼、心情不好时正好看见你,甚至是闲着没事随机挑中你当乐子而已。

另一个令人恐惧的点在于,受害者虽然在网上被 " 开盒 " 曝光信息,危害却向线下深入蔓延。" 开盒者 " 可能会采取电话轰炸、P 遗照、监视骚扰等一系列极端行为;也可能会发布甚至编造受害者隐私 " 黑料 ",煽动网友一起网暴羞辱;遇上没底线的,还会以公布隐私让受害人在亲朋同事面前 " 社死 " 来趁机勒索钱财甚至强迫身体交易,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粉发女孩郑灵华就遭遇网暴选择自杀,成为 " 开盒 " 暴行下的牺牲品。

▲网络 " 开盒 ",电话轰炸。图源:微博截图

大数据时代,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被 " 开盒 " 的隐患早已埋下。社交软件知道你和朋友聊了什么;电商平台知道你的地址、手机号和喜好;银行 APP 知道你的收入和支出;刚看了个楼盘,就有一大堆房地产公司、装修公司打来电话 …… 每条遗留的 " 数字痕迹 ",每次因享受网络便利服务而被迫 " 让渡 " 的个人信息,拼凑之后可能是一个 " 定时炸弹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何人获取用来做什么。

当邪恶如斯的 " 人肉开盒 " 蔓延成灾,滋生 " 开盒 " 的 " 土壤 " 自然同样可怕可恶可恨。谁在 " 行凶 "?谁是 " 帮凶 "?值得思考。

" 玩火 " 的未成年人。前段时间,B 站通报一起 " 开盒 " 案,涉及 18 个省市,40 多名违法嫌疑人,背后主谋就是两名未成年人。在媒体报道的 " 开盒 " 案中,不乏未成年人的身影,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

在猎奇心驱动下," 开盒 " 让一些未成年人产生 " 拿起手机就成了互联网皇帝 " 的错误快感,自诩 " 正义 " 化身,对老师、同学、博主等 " 看不惯你就开你 "。一些国内外不法分子抓住这种心理,为牟取私利教唆利用涉世未深、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的未成年人 " 开盒 ",在其心中种下了一株 " 邪恶之花 "。

隐匿的网络 " 包庇 "。一句 " 在网上,你永远不知道坐在你对面的是人是狗 " 生动道出了互联网的隐匿性。在网络 " 遮掩 " 下,网民可以 " 开盒 " 网暴他人并保持匿名,受害者想要追踪 " 开盒者 " 并收集侵权证据往往需要跨平台操作,难度极大,只能被迫忍气吞声。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 法不责众 " 是普遍心态。如果受害者 " 事不关己 ",多数网友通常会选择 " 吃瓜 " 和沉默,一些凑热闹的网友会起哄叫好,还有一些网友会恶意攻击、火上浇油。如此一来,受害者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最终网暴成势," 开盒 " 不正之风越演越烈。

买卖隐私的 " 黑产 "。有需求就有买卖," 开盒 " 已成网络黑产,还诞生了专门帮人 " 开盒 " 牟利的 " 盒佬 " 职业。有媒体记者在网上找到一些提供此类服务的技术人员,他们声称当天就能开出信息,想要什么信息都可以。

" 开盒 " 的上游是信息泄露。在不法分子手中,大量个人信息存储在多个能供人随时查询的数据库中,这些库通称 " 社工库 "。在多个 " 社工库 " 群组中,可供查询的信息五花八门,单人身份证、全家户籍、外卖地址、开房记录、手机号等诸多隐私信息被明码标价。

据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警务技术二级总监黄小苏介绍,犯罪分子获取个人信息数据主要有 " 骗取信息、盗窃信息、内鬼泄露、非法采集、倒卖信息、变造信息 " 等 6 种手法。有 " 社工库 " 运营者称," 内鬼 "(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者)已成 " 供货 " 主力,运营商、银行、快递、房地产、酒店、航空公司等企事业单位都存在信息泄露问题。比如一年前,就出现某地 1400 多名学生莫名被当地某银行开了银行账户,且每人名下近 10 个账户,细思极恐。

日前,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 1 个月的 " 清朗 · 网络戾气整治 " 专项行动,关于 " 开盒 " 的治理正在进行,种种互联网 " 隐秘的角落 " 也逐渐暴晒在阳光下,为加快戾气挥发开了个好头。

但从长远来看,网络空间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守护信息安全、根治网络暴力,除了个人注重隐私保护、尊重他人权益,还需聚多方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 开盒 " 行为的 " 无法无天 ",很大可能是由于 " 开盒者 " 对法律无知无畏,对正义的认知存在偏差。比如有组织自称 " 网络净化者联盟 " 扯着维护网络安全的大旗,扬言要对 " 非我族类 " 进行 " 盒威慑 ";还有网友主动寻求 " 盒佬 ",想要通过 " 开盒 " 骗子为受骗朋友讨回公道等等。

所以,法治利剑必须高悬不落、震慑常在。网信、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应做好普法宣传,可通过 " 以案释法 "、法律进校进企等方式,让广大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知道 " 可为和不可为 ",做到尊法度、知戒惧,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普法之外,还应根据已有案件顺藤摸瓜,对非法泄露、倒卖公民隐私的灰黑产业一查到底,从严从重惩罚;同时对持有大量个人数据的平台及企业形成常态化监管,健全跨平台合作机制,提升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此外,企业作为数据处理者也应尊重隐私保护要求。有业内人士表示,可从技术上在内部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保护,做好敏感信息权限控制和泄露溯源;从制度上也要加强员工信息安全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行业 " 黑名单 ",严格重点岗位员工行为监管和违规惩治,斩断 " 内鬼 " 的罪恶之手。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要有 " 主人翁 " 意识。只有合各方治理之力,锁住 " 打开的盒 ",扫清滋生罪恶的 " 灰尘渣壤 ",才能还亿万网民一片生机勃发的网络净土。

来源 / 网观西安

相关标签

个人信息 网络暴力 明星 劳动合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