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南 2023-12-21
龙里这家5元理发店 温情陪伴群众二十余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四方井小区的一个小角落,有一个理发店顾客一直络绎不绝,这就是杨翠云的 5 元理发店。

2000 年,27 岁的重庆姑娘杨翠云与丈夫潘树益从上海务工回到龙里,那时杨翠云夫妇为了解决生活开支问题,卖过衣服、水果、早餐 …… 只要能赚钱,他们什么苦累活儿都做。

" 后来有一天,我们当时的住所附近有间理发店门面转让,恰好我之前在上海学过理发,所以就大起胆子把理发店接下来了。" 就这样,杨翠云开起了自己的理发店。

这一开,便是 23 年。

这间 5 元理发店最开始在龙里县火车站附近。后来因为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建设需要,2021 年 3 月搬到了四方井小区。现在的店面,是自家的房子,这样就可以省去房租费。

虽然搬到了新地址,但理发店的生意丝毫不受影响,因为她剪发便宜,又是正规 " 科班 " 出生,为人热情友善。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理发店在稳定老顾客的同时,很快就有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客户。渐渐地," 顾客 " 就变成了 " 朋友 ",街坊邻里路过时都会与她打个招呼,或是来到店里与她闲聊几句。

" 她还没有搬到四方井的时候就在这里理发,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了,跑很远去理个发也不方便。现在搬过来就方便多了,就算不理发都可以来她这里坐一下,聊聊天。" 家住四方井小区的王福昌今年已经 70 岁了,他也是杨翠云的忠实粉丝。

娴熟的手艺、实惠的价格、温厚的人品 …… 随着来过这里的客人口口相传,理发店生意越来越红火。因为成本上涨,十多年前,杨翠云调过一次价,从 3 元 / 次变成 5 元 / 次,如果客人有洗头的需求,便再加 5 元,这个价格至今没有再变。

流逝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技术和服务。

看到现在物价上涨,成本增加。不少老顾客曾劝她涨价,而杨翠云却说," 我开这个理发店开了 23 年,大多数都是老顾客。现在大家赚钱不容易,我就不涨价了。"

杨翠云的理发店很简单,几平方米的小店,一面镜子、一把理发椅,没有醒目的招牌,没有像样的门脸,即使是这样,每天的顾客仍是络绎不绝。不只是县城的市民,县内其他镇的人都慕名来找她理发,这间小小的理发店里时常坐满了人,店内坐不下,客人们就坐在店外闲聊等待。

除了上门的顾客,杨翠云偶尔也会为顾客进行上门理发服务。" 有一些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还有住院的病人想理发的,只要找到我,我都会上门去给他们理发,白天忙完了一关门我就去了。" 杨翠云笑着说," 上门理发价格也是 5 元,不涨价,需要上门理发的顾客大多都是出行不便的人,能为大家多做点事心里也宽慰一点。"

在杨翠云的理发店,这些温情来回传递,让老街老巷里的那股烟火气增添了更多的人情味。

杨翠云的丈夫潘树益在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都匀龙里供电局工作,周末放假时便会来店里帮衬杨翠云,帮她减轻负担。" 我现在的帮手就是我老公,只要他没上班的时候都会来店里帮我,这样我也轻松一些。等以后我们俩都干不动了再教个学徒,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理发店做下去,不能辜负一直支持我们的老顾客。"

杨翠云的 "5 元理发店 " 就像被时光按下暂停键,深藏市井,承载着一代人从黑发到银丝的记忆。若要细问,是顾客们离不开这便利的理发店,还是杨翠云抛不下每天熟悉的面孔与温暖的寒暄?答案早已出现在那几句邻里的寒暄中和一推一剪的动作间。

王立信 唐奕璇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上海 老旧小区改造 重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