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一家亲,千里送冬衣。12 月 24 日,连云港市海州区利群广场大厅内温暖如春,来自海州区 8 个志愿团队的 80 多名志愿者们配合有序,经过集中整理、分拣归类、捆扎固定、打包装袋后,上午 10 时许,2 辆爱心快递大货车载着近 2 万件崭新衣被等御寒物资以及港城市民的大爱与温暖,启程前往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灾区。
△志愿者在装车
" 甘肃是养育我的故乡,我坚信,海州市民的炽热爱心,一定能让乡亲们温暖过冬,鼓舞他们重建家园。" 看着满载爱心物资的货车出发,出生在甘肃的连云港 " 一路童行 " 志愿服务团负责人焦小龙热泪盈眶。
△载着爱心冬衣被的车辆从连云港出发
12 月 20 日,焦小龙在网上发出了 " 为积石山县地震灾区捐赠过冬物资 " 的帖子,帖子迅速被转发至海州各社区群、居民群、业主群以及工作群等,成为全区群众热议的焦点。
以此为源头,由海州区文明办、共青团海州区委、海州区红十字会主办的 " 陇海一家亲 • 千里送暖衣 " 活动拉开大幕,依托辖区 206 家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 " 线上 + 线下 " 同步推进,一场无声的爱心接力在海州上演,很快,爱心便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21 家爱心公益团队迅速集结,在市区设置 28 处衣物收纳点,2000 多个爱心家庭,10 余个文明村镇、社区、单位、校园等纷纷助力,捐赠爱心物资近万件;" 江苏好人 " 焦小龙的 " 一路童行 " 志愿服务团募集捐赠御寒物资 4200 余件;" 江苏好人 " 徐建红 " 柚子姐姐公益阅读团 " 代购棉衣、帽子等物资 600 余件;" 连云港好人 " 宋长万率领的郁洲街道河滨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 " 穿越陇海—我在北纬 34 度拥抱你 " 行动,募集冬衣 2600 余件;市徒步运动协会微马健步委员会队员捐助冬衣 1000 余件,海州文明家庭任礼梅带领 " 大脚板志愿服务团 " 募集棉被 200 余件。
还有许多爱心市民通过网购邮寄到兰州理工大学,再由学校志愿者转运至灾区。" 这几天我们兵分多路到市区各大批发市场采购货源、帮忙检验打包,灾区的同胞一定能感受到我们海州人民满满的爱意。" 海州好人代表金为民说。
△志愿者将爱心冬衣被全部装上车,准备运往甘肃积石山县地震灾区
3 天时间募集到近 2 万件崭新衣被,捐赠者中最大的有 90 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最小的有四五岁的幼童。连云港师专三附小一年级学生苗芳菲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徐同裕送来全班 28 名同学捐赠的新手套;新南街道兴业社区 76 岁的张奶奶将亲手编织的 300 多副手套送到打包现场;海州高级中学高二 12 班班主任穆维永和学生捐赠棉被、床上用品、棉袜等。为确保活动顺利,志愿者林刚主动放下生意,不计成本,开着自己的货车一趟趟奔波于各接收点和集中打包发车点之间。
据了解,海州已连续 12 年开展捐冬衣活动,从 2011 年起,为西部偏远地区共捐赠御寒过冬物资累计超过 10 万件,运输总里程达 4 万公里,足迹遍及甘肃、青海、川西等地,惠及西部偏远地区群众超过 20 万余人次。
近年来,海州区积极探索打通志愿服务 " 最后一公里 " 的有效路径,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覆盖,并不断将民间公益组织纳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不仅解决了志愿服务力量短缺的问题,而且使原本社会公益组织力量分散、各自为战、服务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得到解决。" 当下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群体日渐壮大,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正吹进海州千家万户。我们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海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霍永强介绍。
通讯员 邵沛源 陈昱州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供图 校对 胡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