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列为重点任务之一。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近年来,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引领下,沪市公司积极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契机,加快对接国际市场。
以海外收入作为维度,2022 年沪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合计达 4.51 万亿元,较 2019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10.39%。其中,沪市央国企 2022 年海外业务收入合计达 2.65 万亿元,2021 年和 2022 年连续两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 17%,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样板。
持续打造海外标杆项目
从行业来看,基建设施、交通往来、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沪市央国企,持续拓展海外 " 客户圈 ",对应 2022 年的海外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5370 亿元、3979 亿元和 3763 亿元,较 2019 年分别增长 22%、40% 和 66%。
从产品出海、到服务出海、再到产业布局的出海,沪市央国企有力促进了包括 " 一带一路 " 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科伦坡港口城是斯里兰卡历史上外商投资单体规模最大项目,代表了中国建筑行业高水平‘走出去’、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的探索。" 中国交建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透露,10 年来,中国交建累计在 " 一带一路 " 共建国家新签合同额 1254.32 亿美元,累计投资建设超 3000 个基础设施项目,修建公路里程 1.3 万余公里、桥梁 200 余座、重点港口 150 个,签约及在实施铁路超 3000 公里。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沪市央国企还通过投资建厂、收购外企等,绘就了一幅从产品出海到制造出海的企业扩张 " 线路图 "。
以上汽集团为例,该公司已初步建成集研发、制造、营销、金融、物流等为一体的海外汽车产业,在泰国、印尼、印度设立了 3 个海外整车制造基地和巴基斯坦 KD(散件组装)工厂,在欧洲、北美、南美、非洲、中东、澳新等地设立了 20 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建成 1000 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
上汽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当达到一定体量后,海外建厂会实现收益更大化。
投资在外,资源在外,回报在内。出海的沪市央国企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 6.75%,海外经营整体效益较好,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中国海油在海外拥有多元化的优质资产,在多个世界级油气项目持有权益,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403 亿元,同比增长 106%;海外油气资产占公司油气总资产约 47.2%,海外净证实储量和海外净产量占比约为 42.3% 和 30.6%,有力支撑公司产量增长。
持续提升国际产业链话语权
近年来,沪市央国企持续打造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塑造国际竞争优势,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附加值和话语权。
作为中国制造的闪亮 " 名片 ",中国中车研制的 " 复兴号 " 动车组就有 4 万多个零部件,涉及 10 多个行业,全产业链遍布 13 个国家和地区。从 " 和谐号 " 到 " 复兴号 ",从时速 200 公里到时速 350 公里,从驰骋中华大地到驶出国门走向世界," 大国重器 " 不断书写中国速度、中国标准的新高度,持续夯实其全球行业技术和标准的话语权。
中国石油也是技术推动 " 朋友圈 " 拓展的典型代表。在 " 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 " 三步走总体部署下,中国石油在现有油气合作国家积极参与氢能、氨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太阳能和风能等项目合作。其中,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石油采用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使天然气综合利用率从 23% 提高到 99.7%。
作为数字中国的建设者,中国移动积极推进高水平数字化经济 " 走出去 ",向全球合作伙伴输出中国方案。截至 2022 年底,中国移动已在全球设立了 37 个业务点,与全球超 900 家运营商达成广泛合作,推出 " 牵手计划 "(全球生态圈合作),覆盖全球 30 亿移动用户。
同时,中国移动还发挥我国数字经济领先的比较优势,聚焦 5G、云网等优势领域,积极推动中国方案、中国能力向海外延伸,丰富 " 数字丝绸之路 " 内涵,实现了 5G 智慧工厂、物联网平台、5G 无人机、5G 智慧港口等多个领域的海外市场突破。
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
借力资本市场加速进行全球产业链和资源整合,实现强强联合,也已成为越来越多沪市央国企 " 走出去 " 的重要战略考虑。
以紫金矿业为例,该公司 2019 年以来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近百亿,用于塞尔维亚佩吉铜金矿和厄立特里亚碧沙铜锌矿的收购和开发。截至 2023 年 6 月底,上述海外投资累计实现净利润已达 110.86 亿元,带动塞尔维亚已成为欧洲第二大产铜国。
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也给上市公司用好境外资金提供了可选项。2019 年互联互通存托凭证机制推出以来,沪市已有 37 家公司发布参与全球存托凭证(GDR)发行并在瑞士、英国、德国上市的公告,其中 14 家沪市公司已通过发行 GDR 合计募资 91.92 亿美元。
以国投电力为例,该公司的 GDR2020 年 10 月 22 日在伦交所上市,并成为第二个获得伦交所 " 绿色经济标志 " 的中国企业。据悉,该公司增发 A 股股票作为基础证券,以 12.27 美元 / 份的价格在伦交所发行 1798.5 万份 GDR(含绿鞋发行),共计募集资金总额为 2.207 亿美元,吸引了来自欧洲及亚太地区众多知名投资机构踊跃参与,最终认购规模为 4.3 亿美元,其中境外投资者认购规模占 66%。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不仅体现了全球投资者对国投电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经营理念的认可,也是境外投资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体现。
来源 证券时报网
编辑 邓文盈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