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近日,随着唐庄站 35kV 牵引混合变电所最后一台断路器合闸成功,标志着苏州轨道交通 8 号线正线全线环网及变电所实现 " 电通 ",为接下来的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号线正线供电系统涉及 28 个车站变电所及 287 公里环网电缆施工,其中包括 30 公里既有线电缆施工,为实现 " 电通 " 目标可谓困难重重。
8 号线线路较长,由 3 个 110kV 主变电所对其进行供电,其中 110kV 桑田岛主变电所承担 8 号线共计 4 个供电分区的供电任务,该所 35kV 环网电缆沿 2 号线桑田岛站至 8 号线松涛街站进行敷设。既有地铁线为保障乘客日常出行,运营时间是不能停运的,既有线所有隧道施工仅能在凌晨不行车的 " 天窗点 " 进行。夜间地铁的停运对于普通市民是结束,但是对于地铁工作者恰恰是争分夺秒施工的开始。每个 " 天窗点 " 有效作业时间仅 90 分钟,即便如此,每周可以申请到的施工 " 天窗点 " 个数并不确定,且敷缆作业又属于停电类施工计划,需在夜间向调度申请停电作业,轨行区封闭作业施工点协调也有较大难度。一面是无法控制的施工时间,一面是不能使用大型机械的窘境,加之确定的里程碑 " 电通 " 节点,既有线电缆敷设按照常规施工方法难以实现。
受限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场的工况,又要保证电缆敷设效率,苏州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反复核实车站电缆穿越、电缆支架安装、电缆过轨、放缆等工序施工组织细节,最终决定采用全人工电缆施工方案。在未开放 " 天窗点 " 前,将电缆线盘提前放置于地面既有线车站合适位置,同时组织大量施工人员沿既有车站入口至轨行区入口。一旦 " 天窗点 " 开放,施工人员牵引单盘重达 8 吨的电缆以 " 蚂蚁搬家 " 的姿态进行电缆敷设,同时参与施工作业人员多达 80 余人。此种工法大幅度减少了 " 天窗点 " 施工准备及清场时间,从而延长作业时间,保障了电缆敷设高效率进行。整个既有线施工过程历经 5 个月,最终 2 号线桑田岛站至松涛接站既有区间按期完成电缆敷设。
本次送电包含苏州园区火车站 - 西沈浒路站区间。该区间周边环境复杂、施工条件苛刻、施工接口多、工期压力紧张,仅土建隧道施工在 900 米范围内就包含盾构、明挖、盖挖、顶进、结构改造等多种工法,对 8 号线土建、轨道、供电系统施工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区间 35kV 环网畅通与否,将直接影响全线 " 电通 " 目标的达成。且 " 轨通 " 与 " 电通 " 节点仅相差不足 60 小时,常规按部就班地进行施工按期 " 电通 " 将毫无可能。面对复杂的现场施工工况、紧迫的施工工期压力,苏州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施工开始前,就组织倒排工期、细化方案、上下联动,克服施工中多专业交叉作业、材料进场难、协调任务重等诸多困难,采取 " 白 + 黑、三班倒、驻场抓物资 " 等措施。采用供电施工与轨道施工齐头并进的方式进行电缆施工,即同一工作面、同一时间点同时进行铺轨作业及电缆施工。并且对电缆中间头进行了合理的设置,轨道铺到哪里,电缆即敷设到哪里,把交叉施工和互不干扰体现到了极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 8 号线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区间实现全线洞通、轨通、电通,现场正在进行附属结构及站内机电安装装修工程。其中,附属结构完成总量的 92%,首通段和次通段已开展动车调试。
苏州轨道交通 8 号线全长 35.5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线共设 28 座地下站,其中换乘站 12 座,串联了新区、姑苏区、相城区、园区等重要功能中心和枢纽地区,与 3 号线在线网中构成 " 组合环 ",是改善中心区网格状线网的换乘条件,强化线网的整体性,提高古城区外围西部、北部与东部出行效率的一条重要的东西向加密线。(苏州轨道交通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