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湖
无锡雪浪山南麓
长广溪北侧
有一个绵延了
7000 多年的古村落
你或许听说过他的名字
——葛埭桥
7000 年前无锡先民就在此择地而居
留下了新石器时代的
洪口墩遗址和庵基墩遗址
洪口墩、庵基墩、雪浪山
以及附近的赤马嘴等地
都留下了先民的遗迹
从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到商周文化
都标志着葛埭村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
葛埭东西横街古村落连绵千米
葛埭桥村是无锡市确定的
第一批十个历史文化村镇之一
规划保护面积 3.62 公顷
曾经三乡五里最繁华的地方
就是葛埭桥老街
现存的老街的样貌
形成于 1921-1926 年间
由薛福成笔札萧焕梁发起
薛南溟等人赞助修建
传说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葛洪 43 岁时受朝廷任命去广西赴任县令,取道水路,自长广溪出壬子港进入太湖,途中曾在雪浪山一带居住炼丹,看到这片区域被河流阻隔,就选择适宜之处 " 埭(拦水的堤坝)之以桥 ",方便当地百姓南北通行。后人为纪念他,就将这座桥命名为葛埭桥。
在这里,静静流淌的长广溪,由五里湖南下,经横山桥继续往南约一里许,有一支流朝东南方洪口渰流去,形成了两溪相扶的一块陆地。陆地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由南方泉与无锡城相连的干道。人们看上了这里水陆交通方便,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乡间小镇。这里有一座古桥,名为 " 葛埭桥 "。小镇便与之同名。
葛埭桥曾在明万历年间(1575 年)重修,后经 186 年,在清乾隆年间再修,又经 128 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 年)由地方乡贤萧焕梁发起重建。葛埭桥为江南水乡典型的单孔石拱环洞桥,桥身全用优质金山石砌成,用糯米生矾传统方式合成,坚固异常,桥面为金山石台阶,拾级而上,桥顶正中方形金山石上雕刻有双龙戏珠图案,桥两侧为金山石护栏。两旁曾砌有雕刻纹的栏杆,雄伟宏大,经过多次重修,桥面削平,桥联被截断,现保留有 " 军嶂峙千秋 "" 成梁犹姓葛 " 字迹。
经过一次次的修缮、改建,现在的葛埭桥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传奇的 " 混合体 ":东晋的遗址、清朝光绪年间的桥基桥身、1968 年的拱形桥环和近年来水泥浇筑的桥面,成为一桥多时代、多材质的奇特之桥。
葛埭东西横街连绵千米,两侧仍保持水乡建筑风貌,粉墙黛瓦、庭院深深,村民安怡、生活悠闲。
步入葛埭老街,还能见到几间原汁原味老建筑,依稀可见昔日的老街风貌。民风古朴的葛埭桥,曾承载过一段抗战传奇,1938 年至 1939 年抗战期间,葛埭桥 155 号陆续开设两家杂货店作为地下党员和新四军战士联络站,为其提供掩护和居所,在抗战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自然村,都有一部令人惊叹的创业史,葛埭茶场便是代表。它是历史上有名的雪浪 " 本山茶 " 的传承单位之一,地处雪浪山南麓,三面青山环抱,南朝浩渺太湖。茶场有茶园 1000 多亩,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主打 " 雪浪贡茶 " 牌太湖碧螺春。
图源:综合无锡滨湖发布、乐居葛埭、滨湖民政
来源:无锡观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