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31 日晚 8 点,徐州沛县专业唢呐团体 " 曹家班 " 在短视频平台准时开播,乐手们相互配合,各展其能,轮流坐上 C 位,为网友们献上经典名段,《春节序曲》《朝天子》《赛马》《百鸟朝凤》…… 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唢呐曲目陆续上演,嘹亮高亢,直击心灵。截至次日零点半,这场 "2023 轻舟已过万重山 " 的直播共有 372.9 万人在看。
△曹家班直播时
2023 年," 曹家班 " 在继承传统曲目的同时,不断创新,坚持直播 300 余场,4 次登上央视舞台,收获 150 多万粉丝。直播,不但让 " 曹家班 " 解决了生计问题,还成为他们弘扬传统民乐文化的重要途径。
" 曹家班 " 一家六代吹唢呐 70 余年
徐州沛县素有 " 唢呐之乡 " 称号,成立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民间乐团 " 曹家班 "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世代以唢呐为生,几十年来穿梭于各类乡土间婚丧嫁娶演出中。
△徐州沛县曹家班
" 曹家班 " 班主名叫曹河南,出身唢呐世家,是沛县唢呐省级非遗传承人,沛县唢呐协会会长。" 一家六代人吹唢呐 70 余年。" 曹河南说,他们参加过的晚会、演出不计其数,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的赛事中获奖," 曹家班 " 也成为沛县当地有名的唢呐班组。
曹河南的儿子曹嘎,1986 年出生,是曹家唢呐的第五代传人。他说,20 多年前唢呐艺人的月收入仅能过千元,鼎盛时唢呐艺人的月收入能过万元,很长一段时间唢呐这门技艺,可以让一个艺人靠一把唢呐养活全家。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常庆典、演出等活动都热衷于新式的西洋乐器,很多人单靠吹奏唢呐演出难以维持生计,纷纷转行,再加上唢呐难学,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渐渐地即便是 " 唢呐之乡 ",沛县现在的唢呐团队数量也不到高峰期的一半," 曹家班 " 是其中为数不多仍靠唢呐谋生的固定团队。
△徐州沛县曹家班
参加央视《一鸣惊人》栏目晋级,视频直播一开即火
" 要不我们也试试直播?" 对于以唢呐演出为主业的 " 曹家班 " 来说,眼看着家里的亲戚和兄弟们陆续改行,2022 年 2 月底,曹嘎发出了这样的提议。
说干就干。经过半个月的筹备,2022 年 3 月 18 日," 沛县曹家班唢呐 " 直播间上线。" 原以为能有一二十个人来看就不错了,结果第一天陆续进来了几百人。" 让曹嘎惊喜的是,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聚拢大量人气,很多人刷同城看到他们在直播,特意进来打招呼。开直播的第 11 天,粉丝数就超过 10 万,平均一天涨粉 1 万。
△参加央视 11 套《一鸣惊人》栏目晋级
" 其实一开始试水直播的时候,大家只是单纯想着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希望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做好音乐,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网络让这门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吸引更多人喜欢唢呐。" 曹嘎说,通过一个多月的直播,没想到有这么多观众喜欢,每场直播,都有数千人在直播间里等候,有人留言叫好的、有专门打电话邀请他们去演出的,还有家长说要把孩子送到他们这来学唢呐 ……
2022 年 4 月 5 日,年逾八旬的爷爷曹威邦来到直播间,与曹河南、曹嘎一同演奏了《打金枝》和《七品芝麻官》,这是开播半个月来,第一次三世同台。爷爷演奏的时候,曹河南打鼓敲锣、曹嘎弹电子琴,曹嘎的弟弟曹干负责打乐器,给爷爷伴奏。当天 3 小时的直播,观众点赞超过了 200 万。
走上央视跨年晚会舞台
因为在网上弘扬民乐深受欢迎," 曹家班 " 也受到了央视的邀请。2022 年 12 月 31 日,曹嘎率领 " 曹家班 " 登上央视跨年晚会,吹响喜迎新春的第一声。
晚会围绕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4 个篇章展开,展现过去一年中华大地上的收获,传递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当高亢清亮的唢呐声响起," 秋收 " 篇拉开序幕。沛县 " 曹家班 " 和南昌交响乐团、江西省歌舞剧院的演员们联手带来了精彩的曲乐表演《秋》。身着红衣的唢呐演奏者们吹起欢快的旋律,丰收的喜悦通过屏幕传递到千家万户。
能登上央视舞台是莫大的荣耀,也是艰巨的重任。曹嘎说,当时面对崭新的曲谱,他们仅有短短一周的准备时间,大伙儿加班加点,反复练习,通过扎实的演奏技艺和多年的演出经验,不但很快吃透曲谱,还加入自己的想法,精心编排了动作与走位,把丰收喜悦的感觉表现出来。
此后不到一个月," 曹家班 " 参加了 10 余场大型线下演出活动,那段时间也成为 " 曹家班 " 近 3 年来最忙碌的时候。2023 年春节假期," 曹家班 " 从大年初二继续开始直播,每天晚上 8 点直播到深夜 12 点,每周还会有一两场演出活动," 线下演出活动明显增多了。" 曹嘎说。
△曹家班演出现场
要将唢呐代代传承下去
据曹嘎介绍," 曹家班 " 目前共有 30 余人,除了家族成员外,还有很多徒弟和学生。年龄最小的是曹嘎的小儿子,现在只有 7 岁。年龄最大的是年逾八旬的爷爷曹威邦。曹嘎称," 曹家班 " 里年轻人占比达到 90%,平均年龄 30 岁左右。年轻演员吸引了年轻受众,在全网关注 " 曹家班 " 的 150 万粉丝中,中青年粉丝占比达到了 60%。
短视频直播,也改变了 " 曹家班 " 以往的演出形式。" 首先是演出时间的拉长,过去参加一场活动吹几首曲子,上台演出也就十几分钟,而到了直播间,一开直播就是 3 小时起。" 曹嘎介绍,他们每天晚上 8 点半开始直播,原定播 3 小时,但常常到了晚上 11 点还有很多人进入直播间,根本没法下播,最长一次延时到了凌晨 3 点。尽管目前直播间里的固定演出成员是 30 岁左右,是 " 最有劲的一代人 ",但曹嘎坦言,这种演出强度比过去大多了。" 每天直播完,大家都坐在那不想动,太累了!"
曹嘎说,观演关系也和以前大不一样,过去唢呐的观众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如今直播间里 19 岁 -30 岁的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如何吸引年轻人?曹嘎在曲目创新上下功夫,除了唢呐经典曲目,他还把《喜洋洋》《本草纲目》等流行曲目,《大秧歌》《茉莉花》等全国各地的民歌,甚至世界名曲《喀秋莎》等改编成唢呐版,赢得不同年龄层群体粉丝的欢迎。
此外,曹嘎和团队成员还会从服装、乐器等方面调整和改进,他在直播间招募了数名 20 多岁的二胡、笛子、古筝等演奏员现场伴奏,一起参与直播。他们的直播节目也已经不完全是唢呐了,同时搭配北方的特色打击乐器,组成了一个民间乐团。
六代唢呐传承,助力民乐发展。目前," 曹家班 " 有 3 部原创作品,分别是《丰收喜悦》《欢乐新村》和《幸福一家人》,其中《幸福一家人》是以曹嘎一家为原型创作的。他想带着曹家班的年轻成员登上更多大舞台,让曹家唢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通讯员 张景良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晓培
(受访者供图 校对 张红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