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爱猫咪的你
都知道撸猫一直爽
但是
你知道猫抓病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 猫抓病 "
今年 55 岁的马阿姨,因发热 6 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提示 CRP 升高,出血热抗体、甲乙流抗体、胸部 CT 均未见明显异常。经治疗后马阿姨仍高热不退,转诊多家医院,最后来到交大一附院全科医学科门诊就诊,于 2023 年 11 月 13 日收住全科医学科病房。入院后医生积极给予完善相关检查,仔细询问病史,给予患者口服洛索洛芬降温治疗,患者体温可下降,但 6-7 小时后再次升高,医生考虑合并病毒感染可能,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但体温未见明显下降。11 月 14 日,行超声引导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提示:条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伴局部区微脓肿形成,排除淋巴瘤,考虑为感染性病变引起。最终通过血 NGS 检测,追问患者病史,发现其有鹦鹉、小猫接触史,最终确诊为:猫抓病。


病因找到了,治疗就有的放矢,医生给予调整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方案,在医生的规范治疗和和细致的护理后,患者未再发热,复查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较前变小、变软,精神状态较前好转,患者顺利出院。
科普知识
什么是猫抓病?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是由汉塞巴尔通体经猫抓、咬后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变,但以局部皮损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病程呈自限性。

病因
汉赛巴尔通体为纤细、多形态的棒状小杆菌,是一种营养条件要求苛刻的需氧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缓慢。汉赛巴通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跳蚤是猫群的传播媒介。人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人与猫密切接触而转移到人体,引起人体感染。
流行病学
据报道全球每年 CSD 发病数超过 4 万例,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80% 小于 21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在温热带地区,常发病于秋冬季。猫(特别是小猫)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猫的带菌率相当高,宠物猫的感染率可达 40%。
猫类本身可无症状,但可保持长期的菌血症,人通常是在被猫抓伤、咬伤或与其亲密接触后而感染。确切的感染机制尚不明确。已证明跳蚤是猫之间传播汉氏巴尔通体的媒介,是否通过跳蚤叮咬或其粪便传播给人则尚未得到证实,但理论上有这种可能,因为这可能是少数 CSD 患者无动物接触史的原因。

临床表现
CSD 的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 CSD 患者被抓伤后在受伤部位形成丘疹或脓疱 , 继而于 1~2 周至数个月内发生局部淋巴结炎 , 常出现头、颈或上肢的淋巴结肿大 , 腹股沟部位少见 , 多有触痛 , 少数可化脓。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疲劳、肌痛、关节痛 , 有皮肤红斑、体重下降、肝脾肿大 , 甚至成播散性 CSD。若无并发症 , 大多数患者的淋巴结炎通常在 2~6 个月内自愈。
约 10% 左右的 CSD 为非典型病例 , 可表现为皮疹、腮腺炎、乳房肿块、视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面神经麻痹、胃肠炎、骨髓炎、肺炎、脊髓炎等 , 有免疫功能损害者尚可出现杆菌性血管瘤或紫癜、复发性菌血症。

如何治疗
CSD 为自限性疾病 , 一般预后良好。一般选用抗生素的治疗。氏巴尔通体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 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但在临床应用中 , 口服效果最好的是利福平、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阿奇霉素 , 而庆大霉素则是最有效的静脉用药。

如何预防
猫抓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主要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来预防本病。
1、管理传染源
猫、狗等为汉赛巴通体宿主,尤其是 1 岁以内的幼猫,因此应对猫等宠物进行预防接种,定期洗澡,保持其身体清洁。
2、切断传播途径
猫、狗等动物抓、咬、舔后及跳蚤、虱子等节肢动物叮咬后可感染本病,定期清洁动物身体,尤其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避免或减少跳蚤、虱子的寄生。
3、保护易感人群
18 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染本病,应注意叮嘱其不玩弄、不密切接触猫、狗等动物 ; 若不慎被猫、狗等动物抓、咬伤,应注意立即清理伤口,并用碘酊涂搽局部,可外用庆大霉素软膏、百多邦等抗生素涂抹伤口,并及时就医。
来源 / 西安交大一附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