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王天航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 / 摄 / 视频拍摄制作
数九寒天,巴彦县华山乡项目施工现场紧张忙碌,糯米粉及汤圆馅料加工车间正在建设中。在 " 高氏禾田 " 产业园区内,共有三个规上企业项目,分别是大米、糯米、生物肥料,这是当地稻米产业链上的三个 " 环 ",一环套一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做大 " 米文章 "。
近年来,巴彦县聚焦 " 两头两尾 ",依托龙头企业不断延展产业链,推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蓄力打造 " 现代农业之都 "。投资 7500 万元打造的 " 巴彦汤圆 " 将于年底投产。
科技插上翅膀,调优种植结构
在生产线上捧起一把糯米,凑到鼻子下闻了闻,企业负责人李海华的脸上露出笑容。这是哈尔滨高氏禾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新上的生产线,与农户订单种植协作,水稻离了农田就进车间,有效实现保质锁鲜,米质堪称上等。
" 高氏禾田 " 的糯稻由东北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持,黑土地产的优质糯稻,再配上国内先进的糯米加工生产线,投产第一年就闯开了市场,呈现出供销两旺趋势。
老话说,水美鱼肥,土沃稻香。" 高氏禾田 " 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有机水稻种植水平,深化实现规范化种植,上万亩连片稻田只种一个品种,实现了从 " 一颗种子到一袋米 " 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户和米企的日子越来越好。
李海华说:" 以前,米企竞争比拼的是加工能力;以后,要赛科技含量。为了牢牢抓住‘农业芯片’,从去年开始,我们调优了种业团队,专心培育适合本土种植的优良稻种。"
目前," 高氏禾田 " 在全国 20 多个省份设立了平台定点销售,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中国好粮油 " 示范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该公司的会议室内摆满了奖牌。指着一块 " 全国重点粮油企业 50 强 " 奖牌,李海华说,这是最近中国粮食协会颁发给企业的。
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持续深化 " 两头两尾 "
李海华告诉记者,厂房外那处正在施工的工地,就是糯米粉生产车间和汤圆加工车间。前年," 高氏禾田 " 与 " 三全凌汤圆 " 合作,如今已成为华北地区的主要原料供货商。等车间建成后,该企业将打造 " 巴彦汤圆 " 自有品牌。
该项目总投资 7500 万元,是市重点产业项目,推动巴彦稻米产业向综合型大米加工及大米深加工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在 " 高氏禾田 " 会议室旁有一间展厅,农闲以后这里反倒忙起来。每天都有专业种植合作社、种田大户到这里 " 开会 ",商量开春选什么稻种,用什么肥。也是从这时起,粮食收购订单开始陆续签订。农户签了订单,就直接运走稻种、肥料。
选什么种,配什么肥,这里大有讲究。李海华说,稻花香和普通稻米所需氮、磷、钾有所不同,糯稻和笨稻的种植差异很大。为此,该企业在巴彦县 80 万亩稻田开展了测土配方,每块地怎么种、用啥肥,都有精细化指导。完备的农化服务,不但为农户节省 10% 的种肥成本,还能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外加高于市场的收粮价格,让合作种植模式在当地大面积推开,并快速扩展到周边县、市。
如今,巴彦县的稻米产业已完成 " 五统一 ":统一种植、统一农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拳头产品迅速形成,成为全国市场上的一支 " 生力军 ".
李海华说:" 让黑土地产出更多优质粮,再通过精深加工,提升价值链,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这就是我对‘现代农业之都’的理解,也是目前乡亲们合力奔赴的一条路。"
塑造自主品牌,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塑造自主品牌是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最直接的方式。多年来,巴彦稻农从告别卖原粮到销售品牌米实现了 " 升维 ",接下来还要生产自主品牌汤圆。农业收益一路走高,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 高氏禾田 " 稻米加工车间由一个化验室 " 把门 ",每一批上生产线的粮食都要经过严格化验,成熟度、含水量、农残指标等数据都要存档;每一批发货的米,也要留一小盒样品,化验室有个大货架,占据一面墙,上面摆满了小盒子,标签写明廊坊、淄博、郑州、三亚等地。
据化验员介绍,每盒样品都要保留三个月以上,等这批米被吃掉以后,才可以作废,这是保证品质、维护信誉的一道重要 " 关口 "。
李海华告诉记者,等 " 巴彦汤圆 " 开始生产后,质量把关将变得更加严苛。下一步," 高氏禾田 " 依托合作伙伴的加工销售实力,打造巴彦自主汤圆品牌,让农户种植的 " 巴彦大米 " 在家门口实现身价翻番。按预期,项目投产后可年产汤圆 2000 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额收入 2 亿元。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