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前
国家电投 " 氢腾 " 燃料电池 200 辆氢能车辆正式交付,并投入武汉地区运营,这一不起眼的消息,背后却有天大的技术革命意义!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其优势是,对环境无污染。它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而不是采用燃烧(汽、柴油)或储能(蓄电池)方式,燃料电池只会产生水和热。
它的另一个特长则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霸主优势——超长续航,2019 年在光谷下线的一款豪华 SUV,其续航里程已达到 1000 公里。2020 年武汉首批 10 台氢燃料电池通勤客车成功交付,最大续驶里程 500 公里以上。
但是,一直以来,有一项 " 卡脖子 " 技术制约着我国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它就是质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内部,质子交换膜为质子的迁移和输送提供通道,使得质子经过膜从阳极到达阴极,与外电路的电子转移构成回路,向外界提供电流,因此质子交换膜的性能对燃料电池的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质子交换膜对于燃料电池,正如芯片对于手机,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一直属于被卡脖子的技术,在没有实现国产化之前,质子交换膜主要依靠外资产品。
2021 年,武汉建成首条全自主可控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年产能 30 万平方米,一举打破了国际市场垄断的局面,使得电池成本直接下降了约 70%!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然而,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尽快破解 " 卡脖子 " 难题。
湖北武汉,勇担当,敢作为,在突破 " 卡脖子 " 技术方面,屡建奇功。
经过 10 年努力," 武汉造 " 第三代地理信息系统国产软件研制成功,打破卫星遥感影像 85% 依赖进口局面,实现 85% 的卫星遥感影像已自给自足。
持续 10 年推进激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原来海外采购一台万瓦光纤激光器要 800 多万元,如今 " 武汉造 " 只要 200 多万元。
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支撑,是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的重大机遇。
武汉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将实现大幅跨越,武汉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将实现快速提升,武汉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坚信武汉一定能扛起新一轮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全面提升在湖北和中部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武汉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