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打造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实践地系列报道之一
" 尔滨 " 缘何登 " 顶流 "
冰雪游掀起新国潮背后的天时地利人和
当 2023 年初冬的第一场雪翩然而至,司空见惯的哈尔滨市民并没有在意,但是一场现象级热潮却在雪花飘落间积蓄能量、酝酿发生。
(资料片)
这个冬天,坚冰像玉龙紧锁寒江,瑞雪似玉琼覆盖大地。冰变为宝,雪成为金,在冰天雪地之间,一个火热的冰雪季扑面而来。
(资料片)
" 你好,尔滨,冰雪真美!" 仿佛是一瞬间,哈尔滨作为旅游目的地以 " 井喷 " 之势异军突起,迅速登上国内游 " 顶流 "。
(资料片)
1 月 5 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 "2024 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 榜单,哈尔滨位列榜首。
12 月 18 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当冰雪游成为万众瞩目、席卷八方的新国潮,哈尔滨也有了一个亲切的昵称—— " 尔滨 "。
12 月 18 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客在体验冰滑梯。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举国争赴冰雪游," 尔滨 " 缘何登 " 顶流 "?答案是:天时、地利、人和。
(资料片)
抓住先机,方能快人一步;着眼长远,方能高人一筹。蓄势已久的哈尔滨,终于在这个冬季喷薄而出,生动演绎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让 " 冷资源 " 变成 " 热经济 "。
(资料片)
冬天虽然寒冷,哈尔滨这个老工业基地却透出生机勃勃的暖意。
天时篇:抢占后冬奥时代机遇
这个冰雪季,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哈尔滨火了。
(资料片)
2023 年 12 月 18 日,提前开园的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首日便涌入 4 万余名游客,超过了历届以来单日入园最高纪录。
(资料片)
1 月 14 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保障航班起降 482 架次,运送旅客 74629 人次,均创通航以来历史新高,单日旅客量首次跨入 "70000" 时代。
雪舞银花,红装素裹;一江两岸,满城欢歌。纷飞瑞雪如期而至,梦幻冰城众望所归。冰雪旅游火爆的背后,是哈尔滨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走特色冰雪旅游发展之路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
思想领航,循路而行。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提出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的时代命题,为哈尔滨发挥 " 冰天雪地 " 冷资源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指明方向。
北京冬奥会申办之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 中国这次办奥的最大目的就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
思维打开出路广,理念一变天地宽。2022 年,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哈尔滨打造 " 冰雪文化之都 " 的发展目标。提出 " 放大‘冷资源’优势,抢抓后冬奥时代机遇,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借势发展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创意、冰雪装备等为重点的冰雪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
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再次殷殷嘱托,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哈尔滨市擘画了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发展蓝图,国家战略的加持成为打造 " 冰雪文化之都 " 的重要 " 助推器 "。
在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理念引领下,拥有丰富冰雪资源和冰雪文化的哈尔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冰雪产业快速发展添柴助燃,成效凸显。
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后冬奥时代和后疫情时代消费的叠加,造就了冰雪旅游千载难逢的 " 天时 ",而哈尔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遇窗口。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冰雪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曝光度和关注度,为全国做了一次冰雪运动的启蒙与普及,推动了体旅融合,加快了冰雪旅游的家喻户晓进程。特别是哈尔滨在冬奥会冰雪运动中成绩斐然,树立了冰雪产业大市形象,当之无愧成为冰雪文化的代言人。
(资料片)
中国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专项调查显示,2023 — 2024 冰雪季是后冬奥时代首个完整的冰雪旅游季,冰雪旅游全面振兴的信心已经恢复,正进入大众市场内生驱动的新阶段。全国冰雪旅游市场有望迎来大幅度反弹,预计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首次超过 4 亿人次,收入有望达到 5500 亿元。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站在机遇风口,哈尔滨不辱使命、乘势而上——立足冰雪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冰雪发展新格局、培育冰雪产业新动能、打造冰雪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建设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实践地,全力打造 " 冰雪文化之都 ",助推高质量发展。
(资料片)
当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冰雪、参与冰雪,亿万国人冰雪消费的能量骤然释放,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火爆出圈也自然水到渠成。统计数字显示,元旦 3 天假期,哈尔滨机场共运送旅客 20.5 万人次,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27%。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 304.79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59.14 亿元,均达到历史峰值。
(资料片)
元旦期间,哈尔滨市餐饮堂食同比增长 225.7%,酒店住宿同比增长 512.9%,旅游消费同比增长 344.6%,文娱休闲消费同比增长 297.5%…… 来自美团的数据同样显示,冰雪游带动下,消费正在全面复苏。
(资料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萌芽于 1963 年的冰灯游园会厚积薄发,沉淀一甲子的冰雪文化熠熠生辉。从连续多年荣膺 " 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 榜首,到再度成为亚冬会举办城市,这个冬天,冰城 " 变极寒为极美 " 的脚步更加坚定。
地利篇:不可复制的 " 遥遥领先 "
世界最大!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拿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是第 25 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 童话王国 " 景观群。新华社记者 刘赫垚 摄
近日,2024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宣布,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园区面积 816682.50 平方米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 " 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 " 称号。
这是 " 哈冰秀 " 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 刘赫垚 摄
一年一度的冰雪盛宴、美轮美奂的梦幻胜景,走过 25 届的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享誉世界的风光名片,也永远是中外游客的心之所向。
(资料片)
冰雪大世界展现出的 " 冰城气派 ",正是哈尔滨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印证,也是 " 尔滨 " 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在。作为中国最东和最北的省会城市,哈尔滨无疑占尽 " 地利 ",在旅游资源上,有着众多不可复制的 " 遥遥领先 "。
(资料片)
哈尔滨是文化底蕴厚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兼有 " 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 "" 国际音乐之城 "" 奥运冠军之城 "" 东亚文化之都 "" 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 中国冬旅名城 "" 最具魅力特色目的地 " 等多项高阶美誉。由此可见," 尔滨 " 的爆红,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厚积薄发。
(资料片)
" 哈尔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值得一游再游。" 来自重庆的游客黄先生说," 这里的冬天格外动人,有冰雕玉砌的北国风光,也有欧陆风情的城市气质,更让人难以割舍的则是冰城人的质朴豪爽热情。总之,不虚此行!"
(资料片)
哈尔滨是中国现代冰雪运动发源地、现代滑雪中国登陆点、现代大众滑雪发源地。近年来,哈尔滨统筹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四大重点冰雪产业发展集群,进一步夯实 " 冰雪文化之都 " 底蕴。
(资料片)
冰雪作为哈尔滨的城市 IP,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或一个标识,它更像是城市的 " 文化芯片 ",让哈尔滨市更具辨识度、记忆点。
游客在第 25 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刘赫垚 摄
夜幕降临,冰雪大世界灯光亮起,冰雪筑就的园区变身 " 琉璃仙境 ",绚丽多彩、惊艳夺目。游客徜徉在一座座壮观的冰建筑之间游,体验刺激的超长冰滑梯和浪漫的雪花摩天轮,欢笑声此起彼伏,尽享童话世界的奇幻浪漫。
以多样化冰雪产品铸就而成的冰雪旅游品牌形象,是召唤大众亲近冰城的主因和动力。今年,哈尔滨推出冰城梦幻冰城之旅、中国雪乡亚布力穿越自驾之旅等十条精品线路,冰雪旅游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资料片)
去年 11 月 9 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宣布开板首滑,仅半个月就吸引游客 6.3 万人次,最大单日接待量 7500 人次,已达到往年春节水平,创历史新高。
(资料片)
哈尔滨冰雪旅游正主动从国内开拓者迈向世界探索者。在探索冰雪旅游体制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哈尔滨不断创新冰雪旅游产品。从改造冰雪 " 老字号 " 到培育冰雪 " 新字号 ",冰雪旅游产品迭代加速,形成了立体化的产品供给矩阵。
(资料片)
" 老字号 " 产品会每年根据节庆主题活动推陈出新。比如:新一届太阳岛雪博会以 " 多维雪冠 白色礼赞 " 为主题,重点打造雪趣体验等七个核心区;冰灯游园会推出 " 炫彩冰灯 舞动冰城 " 主题,举办冰灯 60 年主题文化展;冰雪大世界舞台借助多媒体装置等高科技手段,与音乐、舞蹈等表现方式有机融合,形成 " 时尚、科技、未来 " 的视觉印象。
在不断优化改造 " 老字号 " 进程中,系列 " 新字号 " 产品也孕育而生:乐趣横生的冰雪嘉年华、北国魔幻的冰雕 " 铁王座 "、温暖治愈的 " 网红大雪人 "、充满童趣的 " 淘学企鹅 "、独具异域风情的伏尔加庄园 …… 这些 " 新字号 " 既壮大了冰雪旅游产品体系,也优化了产品结构,让哈尔滨冰雪旅游更具不可复制的独创性和不可不来的吸引力。
人和篇:礼迎天下客 冰雪暖世界
" 我要谢谢尔滨给我浪漫的雪花,我要谢谢尔滨热情把我心融化,我要谢谢尔滨让我脸上乐开花,我舍不得尔滨要和你说声再见了 ……"
(资料片)
近日,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一位将踏上归程的重庆网红 " 玫玫小张帝 " 深情翻唱歌曲《化风行万里》,倾诉对 " 尔滨 " 的赞美和留恋。
何以 " 尔滨 "?唯有真诚。这个冬季,哈尔滨以 " 礼迎天下客、冰雪暖世界 " 的姿态和襟怀展示出冰城人的热情好客。
在诚邀八方来客、笑迎四海嘉宾的同时,2023 年底,哈尔滨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发出 " 人人都是城市温度传递者 " 的倡议,提倡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让 " 遇见冰雪遇见暖 "" 不负美景不负情 " 变成全城热爱、自觉行动。
这是一场无须号令的全城行动,每一次的自发自觉都是冰城人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
(资料片)
宠溺式服务成了冰城标配。切片摆盘的冻梨、新奇的索菲亚教堂蛋糕,配勺吃的烤地瓜,撒糖的豆腐脑、铺上地毯的地下通道、免费提供的红糖姜茶 …… 哈尔滨人拿出了 " 掏心窝子 " 的真诚。
(资料片)
中央大街成了民族联欢大舞台。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等龙江少数民族轮番亮相,炫目的民族服饰、精彩的歌舞、激情的狂欢 …… 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寒冬里温情荡漾。
哈尔滨高校成了游学好去处。哈工大、哈工程、东北林大、哈医大等驻哈高校相继为 " 南方小金豆 " 打开校门,哈工大航天馆、哈军工纪念馆、森林博物馆、伍连德纪念馆纷纷免费开放。为了游客,哈尔滨可谓倾尽所有。
(资料片)
哈尔滨的火 " 出圈 ",还引发了 " 南北喊话 "" 花式互动 "。来自广西南宁的 11 名 " 小砂糖橘 " 的研学之旅被哈尔滨 " 花式宠爱 "。广西方面为表达感谢送来砂糖橘,黑龙江则回赠送蔓越莓,网友为 " 双向奔赴 " 叫好。沈阳、延边、齐齐哈尔等多地文旅局长隔空 " 喊话 ",竞相推介各自独特文旅资源,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
" 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爆火并非偶然,坚实的冰雪文化基础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独特存在,只是以往缺少一个被关注并引爆的关键点。"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主任姜德锋教授说,"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讲话点亮了东北人的心头之火,也点燃了哈尔滨人的创造力和自信心,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劲,要让家乡火起来。"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姜德锋表示,哈尔滨的这拨爆红,得益于宣传上的借势登高,更离不开全民的默契配合。群众提建议,政府接得住,政府与市民、游客通过密集良性互动,形成共识、实现共赢。尤其是对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的处理,让外界看到了哈尔滨的真诚和担当,成功化舆情危机为机遇,并将哈尔滨送上热搜,堪称危机应对的范例。
" 哈尔滨以‘上下同欲’的‘人和’,把握住文旅消费复苏的良机,乘势而上、补齐短板。并能积极回应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从而获得‘滚雪球’式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雪绘天地画,冰塑盛世颜。尽管现在是哈尔滨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但火爆的热情、升腾的烟火弥漫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勾勒出这个冬季最别致动人的风景。
(资料片)
雪,给予了哈尔滨想象力;冰,赐予了哈尔滨创造力。哈尔滨用热情和激情,把冰雪的内涵做大做强,赋予了这座城市火一样的爆发力。
(资料片)
冰是凝固的火,火是燃烧的冰。经过冰雪与火热两重天洗礼,城市的生命澎湃如海。
(资料片)
在温暖与寒冷对比如此强烈的哈尔滨,寒冷与热情融合、冰与火碰撞,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 " 尔滨 ",也看到了一座城市在重振雄风再出发的新起点上付出的努力和真诚。
哈尔滨日报记者 姜雪松 / 文 " 手机记者 " 周凤西 陶滨 张本盛 许文志 傅强 / 摄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