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渐浓,走在苏州古城区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一片鱼灯点点 ……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工艺,如今,各式各样的花灯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80 后小伙徐海罡酷爱制作花灯,此前,徐海罡凭借活灵活现的蟹灯、玉蟾灯、虾灯在网上收获大批点赞。视频中,他创作的花灯颜色梦幻,外形逼真,动起来的时候更是栩栩如生。“花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多古画上都有记录,我想尽我所能去还原。”近日,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徐海罡这样说道。
△ 徐海罡在制作虾灯
为了争口气,买来真螃蟹还原螃蟹花灯
逼真的蟹钳跟着音乐律动、纤细灵动的虾须随风起舞、张着嘴的玉蟾在夜色中上下跳跃 …… 一个个精致灵巧的手工花灯,加上古风古韵的背景音乐,徐海罡的花灯视频,总能一下子抓住人们的眼球。有网友评论:“怪不得古代那些小姐公主会因为一个花灯打起来。”“真是低估了古人的审美。”
△ 螃蟹花灯
得到这样的评价,徐海罡自然很高兴,因为他的创作初衷,正是想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尽可能地复刻展现在大众面前。“最早做螃蟹类型花灯的是个越南人,并在网络上传播,但花灯起源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我想把它做出来,争口气。”徐海罡告诉记者,螃蟹花灯的灵感来源于明代画作《上元灯彩图》和《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作为一个在苏州工作、生活的青海人,我爱吃这里的大闸蟹,就相中了图上的螃蟹花灯。”
△ 玉蟾灯
徐海罡在制作花灯时,会同时拍摄视频,将制作过程记录下来。为了让想学习复刻的人能够尽快学会,他便将螃蟹花灯的结构尽量设计得简单些,容易上手。然而,古画中的花灯尺寸小且模糊,制作起来难度不小。“我观察画作时发现,它比较注重写实,于是我干脆去葑门横街买了几只真螃蟹,细细观察它们的身体构造,分析尺寸比例。”
编扎、裱糊、阴干、彩绘 ...... 花灯的制作过程复杂,非常考验耐心,即便如此,徐海罡为了表现更为丰厚的历史文化,还加了一些小巧思:摘取宋代书画作品《千里江山图》中的个别山峦,画在螃蟹花灯上。就这样,每天 8 小时的全身心投入创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历史画卷中的那只螃蟹花灯便“活”了起来。
不断挑战自我,成为虾灯制作第一人
“不少粉丝看到制作过程,自己也能做出差不多的效果,能够吸引大家关注传统手工艺,我觉得很值得。后面我想着提高难度,让整个作品更活灵活现,所以创作了虾灯。”从争一口气到挑战自我,徐海罡在传统手工艺制作这条路上,走得很认真很踏实。“目前,还没有哪个手工艺者去做虾这个题材,因为《上元灯彩图》中就有虾灯,所以以此作为参考。”
相对于螃蟹,虾的骨架制作更复杂。徐海罡介绍,先前的螃蟹花灯只是一种形态,但虾既能蜷缩也能舒展开,两只钳子也能独立运动,通过钓竿上的前横杆来控制,一排泳足随风摆动时,能展现出虾在水中游动的过程。“不仅要考虑美观,更要考虑实际,还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他说。
△ 虾灯的制作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过程中,除了阅读古籍,徐海罡还经常去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仔细观察古画和文物,汲取灵感。徐海罡坦言:“苏州是一座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我生活的古城区更是如此,哪怕是一个公交站台都很有味道。这次的虾灯,头部的镂空灵感来源于苏州园林的框景,一种园林造景的手法。”
徐海罡生长于大西北,自幼就对江南水乡有着美好向往,2018 年他来到苏州,做平面设计和插画。“ AI 绘画出现后,我出现了危机感,不想在这个行业里卷,加上那时短视频开始兴起,我就想着借助平台发发作品,尝试不一样的多姿多彩的人生。” 2023 年,徐海罡辞职,专心做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事实上,徐海罡从小就与手工艺结缘,爱好榫卯技艺已经 10 余年了。厉害的是,他关于木雕、榫卯、玉石雕刻的知识都是从网络上看视频自学的。
“作品火了之后,我受到了很多关注,展现了能力也实现了自我价值,所在街道对我这样的手艺人也帮助颇多,让我能够踏实地创作。《上元灯彩图》里有上百个灯彩,如果有时间精力的话,希望能把每一种花灯都做出来。”徐海罡还透露,春节将至,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创作,到时一定会拿出大家满意的作品。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晓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