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基地、星际空间站、未来城市 ……1 月 21 日 —22 日,“金陵杯”和鸣 6.0 创意制作挑战赛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来自宁、港、澳、台、闽的 102 支队伍,760 余名师生齐聚金陵城,展开智力与创意的角逐。
有创意!他们让机器人能跳舞会演奏
“和鸣”挑战赛已连续举办了 6 届,比赛将传统的机器人巡线项目与艺术学科融会贯通,新颖的比赛形式每年都吸引不少队伍参赛。本届赛事主题为“未来畅想曲”,参赛者需组成 3-4 人的团队,共同设计制作未来世界场景、乐器以及创意机器人 —— “未来生活家”。机器人通过编程实现巡线、舞蹈,到达场景终点后,还需能够演奏一首完整的曲目。
“这里是火星基地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负责载人载物的航天火箭分流管理。我们还设计了植物种植温室和储粮空间。”现场,来自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参赛团队的小选手向评委介绍作品的设计思路。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一学生董伟泽和伙伴们制作的装置上,既有南京的地标――南京长江大桥,也有自己所在学校的地标――钟楼,展现少年们对金陵春天美好景象的想象。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制作的自动巡航的小车承载着学生们美好的愿望,他们希望这套装置优化后,能代替导盲犬帮助盲人出行。
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选手们也各显其能。麦智裕来自中国香港,是钟声慈善社胡陈金枝中学初三学生。她说,学校初高中各有一支队伍参赛,她所在的初中参赛队结合过年的喜庆气氛,设计的是龙年元素的八音盒。 周昊来自中国澳门,是新华学校的高三学生,已经保送澳门大学。他说,自己初三开始参加 STEAM 学习,曾获得过国际比赛大奖。中学阶段的学习,是他未来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很好的启蒙。这次参赛,他和队友们要完成机器人拼搭、编程、测试。他们用饮料瓶、吸管等生活中的物品做成乐器,创意十足。来自中国台湾的李瑛崎,是台中一中的学生。他们的团队在研究和设计阶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机器人巡线角度会产生偏差,导致巡线失败,多次调试无果后几欲放弃,但在组员的相互鼓励下,接力调试程序数值,最终使机器人成功巡线。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此次活动由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合承办。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已被公认为促进学生探究性、创新性和项目化学习的绝佳样态之一,是学校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丰富深度科创学习经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鸣”比赛是科技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凸显了设计思维与创造力的重要性,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数智素养。“和鸣”比赛为广大学校提供了“加实践”“加项目”“加工程”的有效路径,能开拓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涵养青少年科学的志趣。
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在致辞中说:南京有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学校 160 余所。科技创新教育一直是南京教育闪亮的名片。这一次的交流活动,有一个非常好的主题 —— “未来畅想曲”。在科技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的今天,从我们中小学生做起,保持无尽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家潜质,为我们美好的未来拼搏努力。畅想,一定会成为时代的回响!
南京学校的科学教育有多强?以此次活动的承办学校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为例,校长穆耕森介绍,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有 1300 平方米的创想空间,比特实验、仿生机器人、VR 教学等各类科技课程火热开展,参与的学生每年达到 2000 多人。一大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校开设讲座。每年有 100 多名同学通过科技类赛事斩获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奖项。2023 年 7 月,学校高一年级史家丞、咸浩哲两位同学获得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王瑞藻、仲煦北两位同学收获全国信息学奥赛银牌,初中部仇嘉明同学成为全球权威信息学竞赛平台最年轻的大师级选手。
除现场竞赛外,此次活动还举办了宁港澳台四地科技教育学术交流会,增进了地域间的学习与交流。据悉,未来“和鸣”比赛将进一步加大区域联动,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展示创意和想法的舞台,共研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新模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黄艳 / 文 施向辉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