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这个冬天中国哪些城市最火?估计不少人会回答," 尔滨 " 绝对算一个!
当冻梨、早市、搓澡、铁锅炖等挨个火出了圈,有人发现,又一座东北城市——辽宁沈阳,正在成为新一轮的旅游热门地。
近日,某平台发布的《2024 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龙年春节假期,沈阳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长 818%,沈阳不仅成为国内诸多游客欢度龙年春节的重要目的地城市之一,而且与上海、北京等城市一同上榜外国游客热衷的国内目的地城市前 10 名。
本已火热的东北旅游再添新柴,这 " 泼天的富贵 " 如何城城相传?
01
早市被称作 " 城市最开始苏醒的地方 ",也最能展现一座城的活力。天刚蒙蒙亮,沈阳市沈河区的小河沿早市里,热气腾腾的豆腐脑、油条,香喷喷的大锅炖酸菜,甜甜蜜蜜的冻梨 …… 各家摊位前除了本地居民,更挤满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火热的小河沿早市
已有近 200 年历史的沈阳小河沿早市,在这个冬天,不仅是周边居民采购食材的好去处,更一跃成为这座城市的新景点。小河沿早市现场负责人霍涤非称,现在这里 70% 至 80% 都是外地游客,本地人都给外地游客让道了。
△小河沿早市人头攒动
小河沿早市如何成了火爆社交媒体的景区?
沈阳市沈河区万莲街道党工委书记史宏伟认为,提升游客体验感,规划布局是关键。" 原来商户根据自己的习惯,车一停就把货卸在路边了。在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把所有业户车辆都清出市场,集中存放在一个空间,这样摊位与摊位之间的距离缩减,主干道变得更加宽敞。"
近 400 米长的早市,原本只能容纳 300 多个摊位,改造之后增加到了 500 多个。空间有了,早市的商品也要丰富,东北三明治、巧克力味油条等特色小吃在各个摊位上新,游客每走几步就会有新发现。
史宏伟说,人流量就是最大的商机,每户收入都有所提升,业户群体自觉形成了 " 我们要珍惜小河沿集体荣誉 " 的意识,首先是诚信经营,保证物美价廉,其次是服务,保证每一位消费者都有很好的体验。
△游客在小河沿早市逛得开心、吃得尽兴。
02
逛完早市,吃饱喝足,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到距离小河沿不到两公里的沈阳方城逛一逛。去年 " 十一 " 前夕,方城景区经过改造后全新亮相,让有着近 400 年历史的沈阳故宫和中街焕发新生。寒冷的冬日里,在中街吃上一口冰凉的雪糕,甜在舌尖,化在心里。
沈阳某冷饮企业负责人表示,窗口售卖的雪糕在元旦假期能达到单日破万只的销量,这是以往在淡季从没有过的情况。" 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东北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环境下,也能大口吃冷饮,还能配着面包吃冷饮、就着炸串吃冷饮的感觉。我们特意把室内的温度调高,希望能够让南方的朋友感受到宾至如归。"
△深受游客喜爱的雪糕
从小河沿早市到沈阳方城,如果说游客在 " 吃 " 上已经把体验值拉满,那么棋盘山上的沈阳国际冰雪节和迎春灯会绝对要再给沈阳之旅 " 上大分 "。
元旦前夕就已开启的 2024 沈阳迎春灯会以关东影视城建筑为依托,将彩灯与影视城内建筑、演艺表演舞台巧妙融合。70 余组各类大型、超大型灯组,3 万余盏花灯,共同打造出沈阳灯会布展规模最大、灯组数量最多的一届超级彩灯盛会。
△沈阳迎春灯会
关东影视城市场部部长徐黎明觉得,面对这个冬天沈阳文旅的火热,主打一个 " 听劝 "。
徐黎明介绍,有游客说在东北旅游,尤其像在影视城看灯的时候会冷,他们便根据游客的需求开了 7 处暖屋,不仅可以给游客提供休息之处,里面也会有热饮、餐饮等配套性服务。
有游客说,看过启幕仪式上有 " 金龙 " 在天上飞,他们就根据游客的要求又紧急调配了之前飞上来的 " 龙 ",做了龙凤烟花秀的表演。
还有游客说来这里赏灯不是很方便,沈阳文旅便推出了赏灯的往返直通车。
此外,有很多人问有没有更多的优惠能给到游客朋友,于是他们决定到除夕之前,15 岁以下的孩子们都免费入园。
03
市场的活力来自思想观念的活力," 听劝 " 是沈阳文旅由上至下的 " 全员默契 "。因为听网友的 " 劝 ",几小时内就把 " 沈阳站 " 恢复更名为 " 沈阳站站 ",成为了号称全国最萌地铁站名,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克斌也因此在网友中混熟了脸。
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于热心市民和游客的每份 " 喊话 ",刘克斌都真诚地回复 " 马上安排!必须办!" 刘克斌告诉中国之声记者," 听劝 " 是网友充满爱意的调侃,更是文旅人该有的态度。
前两天,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给沈阳市民的一封信中写下了带着 " 东北口音 " 的倡议——诚信待客、贴心服务、有求必应,咱沈阳人必须滴!用咱沈阳人妥妥的幸福、满满的爱,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qi ě)们去感受什么是 " 流连忘返,还是沈阳 "。
刘克斌坦言,只有把游客真正当客(qi ě),才能让游客真正 " 愿为一景赴一城、愿为文化赴一城、愿为暖心服务赴一城 "。
△城市现代建筑与沈阳故宫相得益彰
在辽宁大学商学院旅游系科研主任、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后王海弘教授看来,从哈尔滨到沈阳,旅游热度的城城相传,实际上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么多年一直在提东北振兴,其实这是大环境和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发力,大家拧成一股绳、憋着这口气儿在做。所以不是说今年突然爆发,而是天时地利人和。"
△沈阳发力冰雪旅游
这一拨儿文旅 " 泼天的富贵 ",沈阳稳稳地接住了。但当旅客旺季过去,沈阳又要如何继续拿出足够的力量与热情,持续地留住这份 " 富贵 " 呢?
王海弘认为,实现 " 短红 " 变 " 长红 ",要完成从资源到产品的一跃,更要做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和赋能。" 应该有全局性思维,不是‘文旅’,一定是‘文旅 + ’,要把相关产业带动起来,比如冰雪旅游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的研发和生产,不就是带动其他产业的繁荣吗?东北又有这样的工业基础。让文旅搭台、产业唱戏,才能让目的地真正全面地发展起来。"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