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挑大梁,2024 年大江苏如何拼?1 月 23 日上午,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南京开幕,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4% 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 120 万人以上等。江苏今年定下了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涉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通出行、医疗保障等方方面面。
预期目标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 以上
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4% 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 12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 5% 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5.5% 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 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 左右。
确定以上目标,贯彻了中央 " 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 的重大要求,考虑了当前发展形势和全面完成 " 十四五 " 规划目标任务的需要,体现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导向,实际工作中江苏将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结果。
十大重点工作
做好今年工作,江苏将突出 " 走在前、做示范 " 重大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突出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统筹协调重要方法。
十大重点工作包括: ( 一 ) 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二 ) 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三 )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 四 ) 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 ( 五 ) 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 六 )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七 ) 努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 八 ) 加快建设美丽江苏。 ( 九 ) 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 十 )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报告提出,积极扩内需稳外需,多措并举为经济恢复注入新的动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技术改造等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育休闲消费,加大文化旅游新消费业态培育和推广力度,打造更多国货 " 潮品 " 和全新消费场景。突出抓好纳入国家 " 十四五 " 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投资项目和 450 个省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强同美欧日韩经贸往来,积极拓展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市场。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告明确,全方位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承担移动信息网络等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太湖和钟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打造 "51010"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省级融合集群试点,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开辟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和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
在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方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8100 万亩以上、产量 750 亿斤左右。打造一批省级重点链和市域、县域特色链,力争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 1000 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000 个。
在努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方面,报告提出,深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项政策举措,增强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培育一批标杆民营企业,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和 " 个转企 " 改革试点,让江苏成为民营经济兴业发展的热土。
一大波民生利好安排上了
除了在经济、科技、工业、农业等方面为全年发展明确了重点,报告还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文化产业、美丽江苏、高品质生活等方面传递出一大波民生利好。
交通
开工建设南京北站枢纽等项目
打造 10 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地区。开工建设南京北站枢纽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盐泰锡常宜铁路,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宁淮城际铁路、海太长江隧道、常泰长江大桥等在建项目,建成沪苏湖铁路江苏段、龙潭长江大桥等工程,加快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前期工作和淮安涟水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支持无锡硕放机场等枢纽节点进一步做强。
文化
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进 " 书香江苏 " 建设。加快建设南京博物院新馆和省科技馆、社科馆、文学馆。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等工程,做好地方志工作,保护运用好文物、古籍、非遗,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等项目。
美丽江苏
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
确保长江江苏段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加快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洪泽湖、骆马湖等重要湖泊的保护和治理。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医疗保障
加强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建设
加快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人群,实施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为人民群众托起 " 稳稳的幸福 "。加强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建设。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 —老一幼 "
支持发展康养产业、银发经济
加强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助餐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发展康养产业、银发经济。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红艳 卢河燕 杜雪迎 / 文 顾炜 刘畅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