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元森)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已经成为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1 月 24 日,江苏高院发布了全省法院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情况,2022 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审案件 1956 件,依法惩处 10684 人,涉案金额 69.23 亿余元。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案件审理情况看,当前江苏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诈骗团伙境外化集团化。部分境外窝点形成以 " 工业园区 "" 科技园区 " 为幌子存在的超大犯罪集团,通过提供办公场所、技术支持,招揽诈骗团伙入驻,以 " 高薪 " 为名诱骗境内人员赴境外诈骗,社会危害极为严重。在一起案件中,犯罪分子在境外出资建造 " 建材城 ",先后招揽 10 余个诈骗团伙入驻,并为诈骗团伙提供办公场所和食宿,进行封闭式管理,持械看守诈骗团伙人员,形成超大犯罪集团。此外,为扩大诈骗集团规模,一些犯罪集团实施跨国人口贩卖、绑架、非法拘禁等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社会影响恶劣;二是犯罪链条精细化隐蔽化。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联的上下游犯罪案件数量增长较快。2022 年以来,全省法院一审受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分别为 2549 件、4127 件,同比增幅分别达 78.13%、61.91%;一审受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案件分别为 1880 件、3761 件,同比增幅分别达 130.11%、100%。部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犯罪团伙将专业化较强的环节外包,如由专门技术人员搭建可直接操控后台数据的诈骗平台,由 " 料商 " 在社交软件对诈骗平台进行宣传,由 " 号商 " 通过专业技术、黑产软件提供社交账号,由 " 卡商 " 收购电话卡、银行卡用于诈骗联络、转移赃款,由专业洗钱团队将涉案赃款转至境外;三是诈骗模式多元化复合化。诈骗分子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变化诈骗手法和 " 话术 ",新诈骗手段不断出现,如以 "0 元包邮直播带货 "、虚构比赛事项、开展 " 扶贫计划 "、诱导用户下载 APP 付费充值等名义骗取财物。此外,犯罪分子将不同的诈骗模式相结合,步步渗透、层层衔接,社会危害性更强。如 " 杀猪盘 + 敲诈勒索 " 就是其中的典型模式,犯罪分子装扮成功人士,以内部 " 话术 " 与被害人培养感情,以投资赚钱名义诱导被害人进入该诈骗集团控制输赢的 App 平台投资充值,同时诱导被害人进行裸聊并拍摄视频,以向亲友甚至网络公开为要挟勒索财物。
江苏法院积极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各项工作,聚焦重点人员,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省法院严格落实 " 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 " 的工作要求,用足用好法律、司法解释规定,依法从严惩处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员,以及幕后 " 金主 "" 蛇头 "" 卡头 "" 跑分 " 团伙、行业 " 内鬼 ",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施犯罪,有组织、跨境提供技术支持或者网络服务等帮助的人员。2022 年以来,1255 人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 人被判处无期徒刑,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省法院动态掌握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联合省检察院出台《〈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明确诈骗犯罪量刑情节的具体适用;成立课题组专题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判疑难问题,推动解决境外诈骗集团案件审判中的争议问题;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多次举办全省范围的培训班,不断提升全省法院审判工作能力水平。全省法院坚持 " 抓前端,治未病 ",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公民信息保护、通信安全、金融监管、社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疏漏和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促进堵塞工作漏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