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一座涌动着澎湃发展活力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水城区迈出的每一步,蹚出的每条路,都镌刻着全区人民砥砺前行的印记。
回首过去,一路繁花似锦,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
推动贵州能源集团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水城铝制家居产业集群获 " 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认定,水城煤炭储配中心、双元铝业技改扩能新兴铝合金产业园等项目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后劲显著增强。新增城镇就业 1.41 万人,高海拔农村学校供暖实现零的突破,六盘水市中医院新院区全面开诊运行,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性技术实现全覆盖,群众 " 三感 " 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展望未来,满怀信心期待,蓝图催人奋进,实干开创未来——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水城区将着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脚踏实地奋斗、埋头苦干拼搏、携手同心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康养水城实践新篇章。
发展特色文旅产业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没想到南方居然可以滑雪。"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游客张浩特别兴奋。他觉得在六盘水滑雪更自在轻松,体验更独特。" 南方没有北方冷,少穿一些更灵活。滑完雪还能去泡温泉,感受冰火两重天的别致魅力。"
△游客在滑雪场滑雪。 ( 水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
今年元旦假期,玉舍雪山滑雪场接待游客 5235 人,营业收入 106.8 万元;百车河景区共接待游客 5632 人,实现综合收入 29.6 万元。
" 根据贵州省 2023 年秋冬季‘一多两减三免’优惠政策,我们推出买滑雪票送温泉票等优惠活动。让游客既能感受玉舍雪山滑雪场的银装素裹,又能体验百车河温泉的温暖惬意。" 水城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宸衣说。
冬季旅游的火热是水城区旅游产业不断升级的良好展现。近年来,水城区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持续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在奋力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023 年 9 月初,水城区尖山街道观音山社区举办的 " 街头音浪 " 音乐趴、周末公益老电影、三线文化分享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吸引不少人前往参与,更为 " 尖山 1964 " 三线文化产业园注入源源不断的时尚文化动力。
" 这间‘又见林居’康养酒店由闲置的观音山小学改造而成,过去的教室如今成为客房。不仅如此,我们还依托观音山的自然湿地和森林景观,打造帐篷露营、星空木屋民宿、亲子娱乐等游乐项目,来这里避暑的游客都非常喜欢。" 尖山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 " 尖山 1964 " 三线文化产业园已整合贵州博宏实业集团、天上荷泉酒业、又见林居、森临其景等 30 余家企业入驻,综合年产值达 3 亿余元。预计未来三年,尖山街道还将引进康养、度假、新型科技产业和龙头企业,旨在更好地把观音山打造成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突出、三线文化浓郁的特色康养避暑小镇。
当前,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水城区将进一步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分类推进经营主体培育,推动景点设施优化提升,持续推出一批高品质旅游产品,更好满足游客健康、休闲、时尚运动的旅游需求,以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山地特色农业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1 月,春天未到," 水城春 " 早春茶已悄然上市。水城区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等地理气候条件,为茶叶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 " 水城春 " 成为岁末年初就能品到的早春茶。
截至 2023 年,全区共种植茶叶 8.6 万亩,完成 " 万元田 " 0.4 万亩。茶叶茶青累计下树 7247 余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 3.86 亿元。
近年来,水城区立足农业资源禀赋,纵深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以茶、刺梨和红心猕猴桃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让特色农业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富民产业、健康产业、绿色产业。
刺梨是贵州特产,其维生素 C 含量远高于其他果蔬,被誉为 " 维 C 之王 "。但因口感酸涩,难以下咽等特点,一度无人问津。
在水城区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刺梨摇身一变成为绝对主角,以刺梨气泡水、刺梨原浆液等新形象出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刺梨产品走红,种植户也跟着受益。
" 只要管护得好,一亩刺梨产量能达到近 3000 斤。" 水城区营盘乡罗多村种植大户蒋成扣,对刺梨带来的经济效益感到非常满意。
2023 年,水城区累计收购刺梨鲜果 8132 余吨,助农增收 4880 万元,同比增长 36.33%," 刺果果 " 成为名副其实的 " 金果果 "。
2023 年 8 月中旬,水城红心猕猴桃陆续成熟,果香四溢。米箩镇红心猕猴桃基地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一派丰收喜庆景象。
早在 2000 年,水城区在猴场乡试点种植猕猴桃。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猕猴桃种植已成为水城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和水城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3 年,全区猕猴桃挂果面积 8.5 万亩,共采收猕猴桃鲜果 5 万吨,实现猕猴桃出园产值 10 亿元。" 弥你红 " 红心猕猴桃品牌更是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抓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水城区坚持 " 两项任务 " 一起抓,既守底线也攀高峰,2024 年,水城区将加快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大发展,奋力谱写 " 中国凉都 · 康养水城 " 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新型工业化中进位争先
矿井通风、压风、排水 …… 在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井下生产情况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操作人员有条不紊地给机器下达各种指令。这是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采煤工作场面。
" 过去,井下工人每天必须面临充满粉尘和噪声的工作环境。现在,智能化技术将工人从高风险环境和高强度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发耳煤业机电环保科负责人宋健说。
从井下人工作业到井上指挥机器作业,煤炭开采方式的变化展现出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发展的强劲脉动,也是水城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频频以 " 绿色工厂 " 身份亮相,一改 " 傻大黑粗 " 的旧形象。产区空气质量日益向好,公园般的绿化吸引不少附近居民到此打卡。
" 焦炉安装了更高级的脱硫脱硝设备。如今不仅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更消除了排放标准对生产的制约,生产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周边生态环境也得到更好保护。"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绿色是传统产业转型的底色,延伸产业链是传统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日,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铝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机器轰鸣声、敲打声如浪涛般起伏。在 1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水城经开区聚集了中下游铝及铝加工企业,实现产品结构从生产原材料到生产中高端产品的就地转换。2016 年,这里只有 1 家企业。如今已发展至 50 家企业、56 个项目的规模,成为全省电解铝产能最小、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并获评 2023 年全国 100 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更是从有到优的跨越。
△双元铝业车间内存放的铝材。 尚宇杰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2024 年,水城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孵化,奋力推动资源型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进位勇争先。
声音▼▼▼
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丽婷:让刺梨产业更好助农增收
△游客在猕猴桃园采摘红心猕猴桃。 黄庆松 摄
" 刺梨是天然的药食两用水果,是我省 12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 " 说起刺梨产业,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丽婷如数家珍。
近年来,初好农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先后推出刺梨饼干、刺梨精酿啤酒等多款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2023 年初好农业产值超过 3 亿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果农的生活也随着刺梨产品火红起来。2023 年,初好农业总计收购刺梨 8253 余吨,助农增收 4900 万余元。同时,通过全产业链发展,直接带动用工 200 余人,间接带动就业 4000 余人次,吸纳更多的农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国发〔2022〕2 号文件明确,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廖丽婷认为,这为刺梨产业稳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 刺梨产业牵动着果农的心。希望能出台相关条例、规划等,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同时也要整合行业资源,试点探索培育市级统筹龙头企业,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全市刺梨市场营销和产品推广平台,不断提升刺梨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 廖丽婷说。
水城区第二小学校长徐鸿雁:让农村孩子更好享受优质教育
2023 年 11 月,水城区建成海坪小学供暖工程,室外零下 3 摄氏度的气温和室内 18 摄氏度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长期困扰该校的取暖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徐鸿雁是水城区第二小学校长,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取暖、解决优质均衡师资需求等问题一直是她重点关注的事。
近年来,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冬季防寒取暖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各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施改造力度和安全防范力度,防寒取暖效果和安全性明显提升。
" 水城区最高海拔 2200 米,冬季潮湿阴冷,热水袋等取暖方式难以御寒。同时,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薄弱,让供暖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徐鸿雁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徐鸿雁看来,农村孩子应当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应当从科学制定供暖方式、加强学校供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供暖经费保障、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取暖等方面,妥善解决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取暖难问题。
" 同时,也要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素质,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徐鸿雁说。
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显平:补强产业链促铝产业集群发展
车间外,一辆辆大货车频繁进出;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加快生产 …… 近段时间,位于水城经济开发区的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 近年来,我们乘着水城经开区大力发展铝及铝加工产业的东风,相继成立多家公司。2023 年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突破 25 亿元大关。" 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显平说。
从 " 一 " 到 " 多 " 的铝产业,已成为支撑水城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工业支柱。作为产业链的一环,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已同水城经开区达成投资协议,将建设 20 万吨新能源储能及汽用材、刚性环保铝代塑容器用铝材项目,预计 2024 年 8 月试生产。
" 铝产业发展势头正好,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制约铝产业发展的瓶颈。" 何显平认为,随着六盘水市铝及铝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高电解铝液产能保障供应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要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
" 同时,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要进一步促进龙头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落地。加大对产业中高级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培养力度,为补强产业链,更好促进铝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何显平说。
六盘水市中医院副院长王双: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 新院区真不错,车位多、诊室多,最关键的是以后看病更近了 …… " 2023 年 11 月 30 日,六盘水市中医院新院区全面开诊。方便、舒心,成为患者对新院区的第一印象。
" 新院区位于水城区双水街道金竹林社区,水城区居民看中医再也不用专程赶往钟山区。" 六盘水市中医院副院长王双说。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王双重点关注的领域。
" 2023 年下半年,我们组织县、乡、村医务人员,为辖区 30 个乡镇居民提供免费体检、义诊等服务,通过远程会诊等手段,推动中医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王双说,以创建 " 医共体 " 为载体,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县域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
" 大部分村级卫生室仅能满足基础的诊疗服务,缺乏现代化医疗设备,与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王双认为,加强智慧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是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希望能在乡村卫生室构建远程诊疗健康驿站,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城镇区域内医疗机构对接,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