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1-27
吉林新观察|一城突破谋振兴 两翼共振添活力——长春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初步核算,2023 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 7002.1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6%

◆其中,汽车产业引领全市规上工业加快发展,产值同比增长 11.4%,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率达 75.5%

◆科技创新引领态势明显,根据《2023 年自然指数 - 科研城市》, 长春位列全球第 31 位 , 相比去年上升 4 位

◆ 2023 年,长春市各级 " 专精特新 " 企业跨越式增长到 1452 户,年平均增速高达 66.5%

◆文化消费领域活力凸显,长影旧址博物馆创新推出的 " 沉浸式博物馆 " 游览体验—— " 长影 NPC"

◆长影联合摄制的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在长春的取景地也纷纷成为热门打卡点

一直以来," 汽车城 " 都是北国长春最醒目的标签。在刚刚过去的 2023 年,汽车产业也的确引领长春实现了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助力全年经济提质增量。但同时,老工业基地取得全面振兴新突破进程中,创新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消费文化活力不断凸显," 创新城 " 名片逐渐擦亮," 电影城 " 特色更显鲜明。

发展之地:传统优势产业带动高质量振兴

1 月 26 日,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预批量生产正式启动。预计 2024 年底,基于 PPE 平台、面向中国市场的全电动奥迪车型将下线面市。

作为奥迪在中国首家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展迅速。借助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落位契机,长春市强力推进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配套供应商优选落位攻坚行动,努力推动 235 个域内企业承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配套项目,占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发包总数量的 71%。

1 月 26 日,参会嘉宾观看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宣传短片。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汽车产业是长春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推动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汽车产业首先要突破。数据显示,2023 年,汽车产业引领全市规上工业加快发展,产值同比增长 11.4%,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率达 75.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 6.7 个百分点。在汽车产业拉动下,初步核算,2023 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7002.1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6%,高于全省 0.3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 1.4 个百分点。

但如今," 汽车城 " 不仅工业实力雄厚,农业优势逐渐凸显,服务业回暖日渐趋稳。

在生产端,吉林省麦秀年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穗穗籽粒饱满的水果玉米、甜糯玉米变身为包装精美的 " 长字号 " 鲜食玉米,等待上市;在长春众品食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百名工作人员正加紧赶制生猪订单;在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沃金黑牛养殖示范基地,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牛肉产品以及蛋白质粉、铭月胶囊等各种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

在消费端,万象城、远大购物中心等多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商业综合体,2023 年,长春市新增营业面积 50 万平方米,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去体验打卡,有效调动商业氛围,提升消费格调,拉动消费层级;制定出台首店扶持政策,成功落位 112 家品牌首店,同比增长 12%;出台 " 老字号 " 评选办法,首批评定 40 家 " 老字号 " 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2023 年,长春市第一产业增加值 531 亿元,增长 4.8%;第二产业增加值 2616.5 亿元,增长 6.8%;第三产业增加值 3854.6 亿元,增长 6.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 8.2:40.0:51.8 优化调整为 7.6:37.4:55.0,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比上年提高 3.2 个百分点。

创新之城:科技引领为新一轮全面振兴赋能

2023 年 11 月 ,《2023 年自然指数 - 科研城市》发布 , 长春位列全球第 31 位 , 相比 2022 年上升 4 位 , 同时也是东北地区首位。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2023 年,长春市七大重点产业全部实现增长,高端或新兴领域产品生产尤其增长快速,汽车、动车组、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增长 16.7%、157.1%、33.3%。

让科技赋能振兴,长春首先致力于重塑创新体制机制。2023 年,长春召开全市科创大会,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地校院企全方位参与,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组建未来科创集团、人才集团,设立未来种子基金,以长兴基金为母基金发起设立各类基金 28 支,投资项目 145 个。建成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14 个市级中试基地和 8 个科技产业园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2050 项、增长 141%。

长春创新引领振兴突破发展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段续摄

在创新引领下,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3 年,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列多适应性中运量单轨系统车辆、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等新产品,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 13.2% 的高速增长;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 " 吉林一号 " 高分 06A 星等 41 颗卫星发射成功,带动全市光电信息产业实现 10.6% 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加速培育,长春大力发展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加快布局氢能 " 制储运用研 " 全链条应用场景,比亚迪储能、" 新能源 + 增量配电网试点 " 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 创新是发展的底色,更是底气。" 长春市人大代表、长春新区管委会主任徐勇说。在长春新区,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茁壮成长,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通过 WHO 预认证,科英激光 Nd:YAG 皮秒激光治疗机成为国内首个批准上市的飞秒激光治疗产品,带动全市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实现 10.8% 的高速增长。

2023 年,长春市各级 " 专精特新 " 企业跨越式增长到 1452 户,年平均增速高达 66.5%。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取得新突破,航空航天及应用、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等细分领域新赛道产业快速成长," 专精特新 " 企业不断扩军,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电影之都:文化活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夜幕下的长春街头,54 路有轨电车文旅专列缓缓行驶,车厢内,暖黄色的灯光下,老电影海报、音乐与咖啡将文艺气氛拉满。列车缓缓驶入长春市热门街区红旗街,最终停靠在终点站——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种 " 穿越感 " 油然升起,让人们忍不住去探索这座著名电影制片厂的奥秘。

夜晚的长影厂大院内,布满了漂亮的彩灯。为了迎接喜欢夜游的年轻人,原本 16:30 分闭馆的长影旧址博物馆延时到 20:30 闭馆。不仅如此,更是把老电影 " 玩 " 出了新花样。

" 啪!啪!" 两声枪响出现在长影旧址博物馆展区内,两个身穿特殊电影服装的男人扭打在一起 ……" 这不是《保密局的枪声》中的情节吗?" 一位游客兴奋地说。原来,这是长影最新推出的 " 沉浸式博物馆 " 游览体验—— " 长影 NPC",参观者可以参与到电影游戏现场,与角色互动。" 没想到长影现在这么潮。" 观众王雪惊喜地说。

长影推出 " 沉浸式博物馆 " 游览体验,演职人员在现场表演。(采访对象提供)

成立于 1945 年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原名东北电影公司,1955 年正式更名)是 " 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如今,已经 79 岁的长影正焕发光彩,活力满满。

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严表示,长影集团近年来聚焦主责主业,坚持 " 六大办影理念 ",取得了初步成果。联合出品的影片《热辣滚烫》将在春节档的上映,主投主控影片《731》《汉藏铸魂》《虎视眈眈》《我和我妈的高考》等项目正进行后期制作、上映等工作,还有多部影片项目的创作、拍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长影正规划建设中国北方影视拍摄基地,形成‘南有横店、北有长影北方影视拍摄基地’的格局,满足影视拍摄和文旅发展需要。" 庄严说。

东北火了。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 年长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 1.47 亿人次,同比增长 161.74%;实现旅游总收入 2411.09 亿元,同比增长 208.56%。2023 年 1-12 月,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累计完成航班量 11.4 万架次,超 2019 年同期 15.8%。

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东北的火爆还将持续。以长春为例,截至 1 月 22 日,长春春节假期(24.2.9-24.2.16)订单量同比 2023 年春节假期(23.1.21-1.27)增长 839%,其中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 1004%,度假订单量同比增长 789%,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 727%。

作为电影城,宠 " 且 " 模式也必须开启。长影旅拍、长影世纪城免门票、机场偶遇长影交响乐团演奏,就连新晋网红 "54 路 " 都要开设 " 长影摇篮号 " 了。长影联合摄制的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在长春的取景地也纷纷成为热门打卡点,长春本土动画电影《茶啊二中》里出现的街头巷尾也成为游客的 " 探秘 " 地点 …… 文旅融合发展,带来了满满的城市活力,更激发了老工业城市的发展潜力。

来源:新华社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奥迪 一汽 吉林 长春 新能源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