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1-28
2024年春运首个周末,他们已经踏上回家的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第一次带着 3 个月的儿子回娘家,姥姥姥爷肯定很开心 " 吃完这桶泡面就出发,到家就有大餐啦 "……2024 年春运已经拉开帷幕,进入春运的首个周末,一部分打工族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1 月 28 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南京站和南京南站,春节临近,候车室内年味愈发浓郁,旅客们归心似箭,一段段温暖的回家故事娓娓道来。

妈妈带着三个月的小宝,跨越千里回娘家

1 月 28 日中午 11 点左右,现代快报记者刚到南京站进站口,就看到这里人头攒动,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依次排队,有序等待进站。候车大厅内,乘客们扶老携幼相伴而行,来来往往穿梭不停。

对于 26 岁的陈女士而言,2023 年有着不一样的特殊记忆,因为她家的二宝出生了。2024 年 1 月 28 日,在南京站候车大厅,陈女士怀抱着刚刚满 3 个月的儿子,时不时朝着车次信息公示大屏方向,投去期盼的目光。" 这是我第一次带着儿子回娘家,我们很激动,相信姥姥姥爷会很开心。"

陈女士是四川达州人,多年前嫁到了安徽芜湖,7 年前与丈夫有了一个女儿。" 我一年能回去好几次,老公要上班,女儿要上学,他们父女俩回达州的次数比较少。" 陈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的弟弟也在芜湖工作,这次为了陪她和外甥女、小外甥一起回家,还专门向单位请了几天假。

适逢岁末年终,陈女士想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姥姥姥爷,亲眼见见这个可爱的小不点,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春运期间,火车票太难买了,我们只能选择从南京出发,可惜也只抢到了一张卧铺,剩下两张票都是硬座。" 陈女士说,好在几人在同一趟列车上,她主要负责照顾小宝,女儿有舅舅带,这让她安心了不少。

在外打工一整年,中途都没有回过家

今年 56 岁的郭先生是山西临汾人,2023 年他和老乡们在安徽马鞍山的一家工厂里打工。" 我们一共有 6 个人,是过完年一起出来的,从正月初九到现在,中途都没有回过家。" 一想到很快就能与家人团聚了,郭先生的脸上满是笑容。" 我有个 9 岁的孙子,每次视频都喊着让爷爷赶紧回去,出来一年了,确实也很想念他们。"

同样兴奋的还有一旁 63 岁的赵先生,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几天前大伙儿就已经商量好了,年初一起出来的,年底了还要一起回去。" 今天(28 日)早上 8 点,我们就从马鞍山出发了,搭了一个顺风车,人家直接把我们带到了南京火车站。" 赵先生说,他们一行 6 人都买的是硬座,当天下午 6 点出发,次日下午 3 点才能到达。

" 最近几年,我们老家那边建得越来越好了,过完年根据情况再看吧,有可能就不出来了,就近找个工作,离家还能近点。" 郭先生坦言,自己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平时都靠妻子照顾,出门太远了,回家也不方便。" 我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了,各自有工作,我们老两口只要照顾好父母、照顾好自己,不给他们添压力就行了。"

为了方便 86 岁的婆婆,专门买了卧铺票

在南京站开往四川方向的候车大厅内,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候车区的座椅上,一家人有说有笑,画面非常和谐。" 这是我婆婆,今年 86 岁了,我平时在常州打工,老家没人照顾,就带着她一起过来了。" 孙女士说,她已经在常州打工 4 年了。

孙女士一家是四川南充人,平时都在外面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家团圆。" 我 2023 年在西藏干活的,12 月月底的时候,那边天气已经很冷了,很多活都干不了,我就先回了老家一趟。" 孙女士的爱人赵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老家大概待了十多天,把卫生打扫打扫,然后从四川赶到了常州,专程接母亲和妻子回老家过年。

" 我老婆很辛苦的,一边要照顾我妈,一边还要打工挣钱,我去了还能帮她减轻点压力。" 考虑到老人年岁已高,且路途较远,赵先生夫妇专门买了硬卧票。" 没抢到从常州回南充的票,我们就从南京转一下,虽然费点时间,但是老人会舒服一些。" 说话间,K4455 次列车开始检票了,孙女士先把行李拿到检票口,然后疾步跑来搀扶婆婆,一家人踏上了回家过年的征程 ……

吃完这桶泡面就出发,到家就有大餐啦

当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南站,这里一片繁忙景象。目前,春运客流所占比重并不算大,主要以普通的差旅客流为主,但一些打工族已经提前放假返乡了。安徽阜阳的查先生介绍,近一年他都在南京江宁的一处工地打工,最近工地上基本已经放假,他便收拾行囊踏上归途。

时值中午,查先生在候车间隙,泡了碗方便面," 对付一顿,吃完这桶泡面,回家就能吃大餐了。" 父母、妻子、孩子都在阜阳老家,自己只要回去,一家人就能吃上团圆饭了。南京到阜阳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查先生望着检票口的方向,眼神中尽是期待。他说:" 阜阳也不远,现在火车很方便,这一年里也回了两三趟老家,但临近春节了,还是会想家。"

" 现在也不用带啥南京特产了,多带点钱回家,最实在。" 吴先生一手提着白色塑料桶,一手拖着行李箱,行李就是一些衣物、鞋子。他的老家在江西上饶,从南京出发三个多小时就能到家。" 家里缺什么,手机上就能下单,真有什么急事,半天也就到家了。" 他说,倒是每年过完春节出发时,家人会给他带一些家乡特产," 腊肉之类的,家人想让我在外面能尝到家乡味。"

实习生 李青阳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谢喜卓 是钟寅 / 文 施向辉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