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下午,太阳西斜,光透过整排玻璃,洒进了几间普通的门面商铺——彩票站点、快递点和手工活外挂车间。一群残疾人正在工作,屋内环绕着欢快的音乐声,他们彼此有说有笑。这里是南京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也是顶山街道太阳花残疾人之家。从互助乐园成立算起,这个家已经 10 年了,服务残疾人近万。
△顶山街道太阳花残疾人之家
一个家:托养、康复、培训就业
杨金柱正制作着羽毛球,一根根羽毛被他有序地安插在球头,两分钟左右,一个崭新的羽毛球就做好了。
工作不难,在他手下,一个个羽毛球成形,再按 12 个一桶包裹,再装箱,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他是整个羽毛球手工制作项目的负责人,他还要教其他人如何制作,还要做质量检验,然后在电脑上做记录表格。
这一切都是他坐着轮椅完成的。
△杨金柱在制作羽毛球
杨金柱是 95 后,腿有残疾。大专毕业后,没找到工作,在家闲着,一闲就是 4 年。后来在社区的介绍下来到太阳花残疾人之家。
他说自己变化很大。" 之前一直在家里待着比较邋遢,很长时间都不洗头发。现在每天出门都要打理一下。在家的时候觉得自己废了,来了这边发现自己还能做点事。我现在可有干劲了。"
在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像杨金柱一样的人,有很多,他们都很乐观积极。
△ 方向盘手工制作 " 外挂车间 "
这个家在南京江北新区浦滨路和珍珠南路交叉口,乐府江南小区的几间门面房里。家里既有羽毛球、方向盘等手工制作的 " 外挂车间 ",也有康复训练室,还有彩票站点和快递点。
△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彩票站点、快递点
△方向盘手工制作 " 外挂车间 "
彩票站点和快递点面向小区居民,由残疾人打理,既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也促进了他们和社会之间的沟通融合。
2013 年 12 月,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成立,地点先是在创始人朱军林的家,后来搬到社区的康复室,再搬到朱军林租的 3 室一厅里。2015 年,在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的帮助支持下,有了这近 300 平方米的据点,生根发芽,还成立了顶山街道 " 太阳花 " 残疾人之家。
△彩票站点
△快递点
10 年来,有不少残疾人来到这里,也有不少人从这里走出去,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太阳花残疾人之家是集托养、康复、培训、文体等于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并且一步步完善。2016 年 1 月,引进企业代加工项目,帮助残疾人在 " 家门口 " 实现就业增收,目前已有 100 多万元。2017 年 3 月,开创社区家庭服务模式,上门为大龄心智障碍者提升生活技能,累计帮助近 60 人实现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2019 年 5 月,创办南京市 " 喜憨儿洗车中心 ",建立残疾人职业实训基地,进行订单式就业人才培训与输出,为 16 名心智障碍者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
" 洗车中心距离太阳花残疾人之家一公里多点,开业 4 年以来,会员顾客 800 多位, 累计洗车 3 万多辆,为残疾人创收近 25 万元。" 朱军林说," 在这个岗位上锻炼后,一些心智障碍者‘跳槽’,去别的岗位就业,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不断提升。甚至还有别的洗车店店主想来挖走他们。"
此外,太阳花残疾人之家还承接了大厂街道残疾人之家的运营服务。比如在大厂街道成立残疾人非遗 " 匠 " 坊,为辖区内残疾人教学非遗技艺,创新残疾人就业方式。
一个心愿:传递爱与力量
太阳花残疾人之家的大家长朱军林,1980 年出生在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4 岁时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重度残疾,常年依靠轮椅行动。
△朱军林(左)和杨金柱在交谈
来南京生活后,朱军林积极参加南京市区组织的残疾人公益活动,学会了唱歌、手语等文体技能。她看到不少和她一样的残疾人伙伴都阳光向上,可在居住的江北新区,有不少残疾人朋友不愿意走出家门。
" 我想告诉在江北的残疾人朋友,外面的世界很美好。" 朱军林把自己学会的文体技能教给他们,组织大家一起出游,再引进一些项目帮助他们就业。
2013 年,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诞生了。" 为什么叫太阳花?因为我们积极阳光,充满生命力。"
朱军林觉得自己一直是被社会关爱着的,一个残疾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创造自己的价值,是需要一个平台和机会的。" 我曾经就是因为有那样的一个机会,获得了很多能量。经历求学、求职,然后结婚生子,一路上有很多人在帮助我。我希望能够传递出我所获得的爱与力量。"
高位截瘫的鲁女士,瘫痪 14 年,一直在家。朱军林上门多次她都不怎么搭理。朱军林分享的美好,鲁女士都很抗拒,说离自己太远了。朱军林后来找了一个和她情况类似的伤友陈玲,但陈玲可以驾驶汽车,可以坐轮椅行走 ……" 他们两人一见面就打开了话匣子,陈玲教鲁女士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如何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如何在自己家里做饭等。"
在长达两年的帮助下,鲁女士愿意走出家门,现在是一名生活能力训练的教练员。她不仅能够适应社会,还能教别人,帮助很多残疾人。
朱军林说,太阳花残疾人之家的互助融合,就包括残疾人和残疾人之间的优势互补。" 肢体残疾人和智力障碍者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互补的,我做你的腿,你做我的脑。"
比如太阳花残疾人之家培养了一支 " 保洁服务队 ",用 " 以残助残 " 的服务理念,为残疾人家庭或社区提供保洁服务,既为残疾人进行了职业训练,也开发了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
在朱军林心底,这个家不仅是托养照料的地方,更是赋能的地方。" 这里所有的服务和项目最终目的都是让他们能够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获得能量,再带着能量回归家庭。"
大龄自闭症患者小超一开始不愿意出家门,后来在 " 社区家庭服务模式 " 下走出家,来到太阳花残疾人之家接受日间照料,慢慢地愿意开口说话,分享自己遇到的事。在这里,他还遇到了喜欢的女孩子,继而有了小目标,要学会做饭、做菜、做家务,和她成家。
" 后来他们结婚了,生了一个健全的小宝宝。" 小超现在在 " 喜憨儿洗车中心 " 工作,孩子已经 4 岁了,他经常和朱军林分享自己孩子的幼儿园日常。朱军林说:" 小超告诉我,他现在的目标是做好孩子父亲的角色,好好挣钱,未来给孩子上大学用。"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王新月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