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2022 年以来,贵阳市教育局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工程项目校评估创建工作,全市共 394 所学校达到相应标准。期间,各区(市、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强化建设内涵,推动公办学校阶梯式向上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
上一期
我们介绍了一批品质校
在 " 学校办学特色 " 方面的做法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本期我们聚焦 " 教师成长与发展 "
来看看
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贵阳分校
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小学
贵阳市花溪区第二小学(保利溪湖校区)
清镇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
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
是如何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发力
筑好教师队伍蓄水池
为贵阳教育发展提供原动力的
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 走出去、请进来、练内功 " 多方结合
精准助力教师成长
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通过 " 走出去、请进来、练内功 " 多种方式结合,着力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精准助力教师成长。
" 走出去 ":学校音乐、美术教师走到区级优质课评比、说课评比现场,在各级各类艺术教育课程竞赛中拓宽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推动教学内容有效实施;" 请进来 ":学校作为观山湖区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基地校,积极组织区艺术教研员和专家到校听课、评课、开展讲座并参与现场指导,辐射全区艺术教师共同成长;" 练内功 ":学校通过开展教师集体备课、组织展示课等传统教研活动方式,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为有效落实 " 五育 " 并举,学校组织以艺术为基础的 " 音体美 " 融合校本课程开发,聚焦发现美、感受美,创造设计了形象认识、音律跳动、情感体验、民族团结、身临其 " 境 "、音体协调、形体姿态、设计营造、展示融合、动静结合等 10 个项目,并开设奥运歌曲合唱、奥林匹克之风、色彩与律动、宣传海报、服装设计等 32 门课程,以新视角发掘艺术魅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贵阳分校
坚持 "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
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学校立足校本,在开展各学科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各学科开展内涵丰富、卓有成效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开展涵盖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 " 引航 "" 首航 "" 启航 "" 远航 " 四类现场课展示活动,持续锤炼教师的教学本领。学校强化教育科研,促进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坚持 "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 的工作方针,深刻理解核心素养实质,主动探讨和总结核心素养实施的途径与经验,使课改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全方位 " 育人 " 的主要原动力;积极倡导教室即研究室,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师即研究者的研究方式,以教师论坛为平台,形成理论学习、对话交流、课堂研究等制度,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在家校合作方面,为让家校社区 " 共享 " 形成合力,学校开展了学生入学百天家长开放日活动,共开放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绘本、形体等 22 节课程,让家长们零距离感受课堂教学,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氛围;以学生为纽带,让教师、家长、学生形成 " 三位一体 ",真正实现互联、互动、互助,促进家校共育,增强学校影响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小学
以 " 校本教研活动 " 为载体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小学一直围绕 "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 " 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学校以教科处为引领,各教研组脚踏实地抓教研,狠抓教师基本功,展示课堂教学技能;以 " 校本教研活动 " 为载体,通过学习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围绕教学质量为中心,打造高效课堂。各教研组在强化校本教研的同时,组织课题研究工作,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积极申报各级课题研究,鼓励老师们善于发现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形成 " 课题从课堂中选,成果到课堂中用 " 的教科研局面,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积极打造 " 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培能、以艺促美 " 的校本课程:" 小溪课程 ",即花溪小学小溪管乐团、小溪合唱团、小溪舞蹈团、小溪美术团、小溪影视表演社团、小溪剪纸社团、小溪美园艺社等,不断践行 " 美的教育 " 的同时,通过在课堂及社团活动中开展系列艺术活动,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
贵阳市花溪区第二小学
(保利溪湖校区)
" 青蓝教师 ",薪火相传
磨青年、选精英、推骨干、作示范,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贵阳市花溪区第二小学(保利溪湖校区)以 " 校本教研活动 " 为抓手,积极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和方法,重视教师培养,提升教科研工作实效。
每学期,学校各教研组中的省、市、区、校各级骨干教师需完成示范课的研讨任务,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教师专业成长,学期初,各教研组对本组教龄在 5 年以上、教学有活力的年轻教师进行深度培养,确立三人导师组,对该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努力成为花溪二小的 " 教育名片 "。各教研组加大新教师培养力度,每名新教师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老教师对新教师的 " 教、备、批、辅 " 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指导,对入职低于 5 年的教师进行 " 青蓝教师 " 计划培养,通过师带徒工作,以及大量的赛课、基本功技能比赛、培训等有效促进新进教师成长。
为全面落实 " 双减 " 工作相关要求,加强 " 五项 " 管理,真正落实学校 " 五育并举 " 工作,学校语、数、英学科组自主研讨出《花溪二小 " 五育并举 " 作业设计》,以 " 基础题 + 自选题 + 特色题 " 模式做到量上控制,质上把关,分层设计,五育并举。各教研组从每个班级都会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 " 分层作业设计 " 为校本教研主题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专项作业指导,做到了有效落实培优辅差工作的同时,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清镇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
全面落实 " 优教 "
践行美好教育
作为贵阳市首批集团化办学的清镇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始终通过 " 三化举措 "(优化教育管理、优化管理队伍、优化教师队伍),不断夯实 " 优教 " 基础,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集团紧紧围绕 " 立德树人 · 优教育才 · 经典涵养 · 活动锻造 " 的核心办学理念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将 " 立德——向内发展,培养其品德 " 和 " 育才——向外发展,培养其才能 " 的双向发展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常态化,促进学生由内至外多元全面发展。
同时,集团每学期开展经典涵养活动,让学生在睿思哲想中,在翰墨书香里,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深植。通过开心农场、刺绣、球类、美食、文学、诵读、散打、声乐、美术、小牛顿等 30 余个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篮球班级联赛、乒乓球争霸赛、拔河比赛等单项赛事和以长跑、短跑、跳绳等项目为主的 " 阳光体育运动 "" 体育艺术 2+1 项目、足球进校园、武术进校园 "、课间做操、跑操、跳绳等各类综合性运动会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将体育、艺术、科技活动 "2+1+1" 项目渗透到日常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
" 五彩 " 校园,多元育人
" 结对 " 助力,共同成长
走进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不论是穿行于 " 五彩楼 ",行走在 " 五彩长廊 " 中,还是徜徉于 " 五彩书吧 ",校园的一景一物都渗透着 " 爱、信、慧、雅、健 " 的育人功能和文化氛围。校园既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也是生活的家园。
自 2020 年 6 月 5 日起,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便启动了 " 青蓝工程 " 新老教师结对仪式,30 位新老师正式向骨干教师 " 拜师 "。学校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目前,已培养新教师 160 余人。
近年来,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以 " 五彩 " 活动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丰富校园 " 五彩文化 "。先后组织开展 " 丹桂飘香、举国同庆 " 校园瓜灯节、" 畅玩数学世界、品味数学魅力 " 数学文化节、" 五彩杯 " 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深得学生喜欢和家长的信赖。此外,语言文字节、音乐节、体育节、美术节、校园读书节已成为学校 " 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 的日常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获得,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已成新常态。
" 学校打造‘五彩’校园的目的,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姚劲松介绍道:" ‘五彩’这个词来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五彩石最大的特点就是‘奇’和‘美’,正好象征着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教育不是要培育标准化、同质化的孩子,而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
编辑 陈亚 / 审核 罗海兰 / 签发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