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决战拜年之巅》的网页小游戏在网络走红。红星新闻记者获悉,该游戏上线近一周,目前用户数已超过百万。
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向七大姑、八大姨、二大爷和妈妈等 AI 亲戚拜年。面对亲戚们对结婚、工作等话题的讨论,玩家可以自由表达,每种回答将造成亲戚情绪的变化。只有顺利地与每位家人交流结束,才能通关游戏。
▲ " 决战拜年之巅 " 小游戏界面
据悉,打造这款游戏的团队为杭州智聊思远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4 月,团队成员多为在校大学生。2 月 3 日,主创团队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确实有玩家将游戏用于模拟拜年场景,调整自己和亲戚沟通的方式," 被亲戚们‘拷问’的状态是有压力的,有时缺少了表达自我的机会。而这款游戏的整个主题,也是希望大家能够自由地表达。"
玩家反馈:
有人通过 " 怼亲戚 " 发泄
有人却获得 " 治愈 "
" 一开始玩,血压就低不下去了。" 看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这款游戏,陈女士也尝试去玩了玩,很快就 " 复刻 " 了类似的感受。
几乎整个游戏过程,陈女士都用 " 气得血压高了 " 来形容。据陈女士介绍,游戏中,各路亲戚的话题以催婚、催生、要求其找一份 " 离家近、稳定 " 的工作为主。在一次对话中,陈女士向 AI 亲戚提及自己的真实职业,被 AI 亲戚批评不够稳定、社会评价不高等,认为陈女士 " 读书读傻了 "。" 这些话太真实了,我是真的被气到了,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就算我解释,对方也只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陈女士说。
尽管在游戏里,陈女士无法对 AI 亲戚 " 有效回怼 ",她还是尝试了其他 " 蒙混过关 " 的办法:" 有时就干脆说谎,说我已经结婚、儿女双全、在家乡工作、年薪百万、正在修读博士学位 ……AI 亲戚就会比较高兴。有时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就转移话题。AI 亲戚要给我介绍对象,我就说把我的同事介绍给他们的孩子。"
玩家沈先生发现自己在 " 讨好 "AI 亲戚。在游戏期间,他一直在试图让 AI 亲戚满意:" 结婚生子、找工作,在很多传统家庭里,这类话题是逃不开的。我的家庭属于‘半先进半传统’的碰撞,我能同时接触到新理念和传统理念,很多问题也能回答得很圆满。" 许多回答也是沈先生的真实情况,他希望能就此梳理自己的规划,也通过 AI 亲戚的回答判断自己的规划是否正确。
但在和 " 妈妈 " 对话时,沈先生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让 " 妈妈 " 满意:" ‘如何承担家里的责任’,这个命题感觉实在是没有想到过,也没有接触过。说了很多,感觉也没有让她满意。很急眼,但还是在克制怒火。"
▲沈先生游戏界面
沈先生在窘迫中第一次通关了游戏,也突然意识到 " 对面是 AI":" 既然是 AI,那我为什么要如同对待真人一般去讨好它?" 在第二次游戏期间,沈先生改为发泄:" 我可以对‘多嘴的,喜欢对我的生活指指点点的陌生人’发泄一些恶意,我突然就成为了‘发疯’的、愤怒的人,还能暴露各种叛逆的小爱好。" 而 AI 亲戚们很快就败下阵来,只是留下一两句 " 你真让人失望 " 便离开了。游戏体验一下变为了 " 很爽 ",沈先生感觉自己在颤抖。
结束游戏后,沈先生对游戏本身产生了困惑:" 感觉这是一种新的发泄方式,但是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对待 AI 都会产生恶意,很难想象要是有人很难区分网络和现实,会在现实里也如此吗?可顺应这些亲戚就一定是对的吗?回到现实,我也会反思,我真的规划好了吗?我真的能肆无忌惮地说出这些话吗?"
在社交网络上,还有人在对 AI 亲戚发泄情绪时突然被触动。有玩家在与 " 妈妈 " 对话时,从原本的复制粘贴网络用语,变为说出 " 妈,我想你了 ",AI 妈妈答复 " 你在外头,妈自然是放心的,但心里总是挂念 "。有玩家在与 " 爸爸 " 对话时,即便多次打断 " 爸爸 " 说话," 爸爸 " 也坚持说完 " 爸爸爱你 ",玩家称 " 一个通过怼奇怪亲戚来发泄的 Al,却在结尾让我看到了渴望的幻景 "。
主创团队:
亲戚设置 " 刀子嘴豆腐心 "
希望让大家自由地表达
史宏杰是《决战拜年之巅》的总策划。2024 年 1 月 26 日,史宏杰与团队成员参加了线下游戏创作活动 "2024 Global Game Jam ( GGJ ) ",活动要求参与者在 48 小时内创造一款 "make me laugh(让我笑)" 主题的游戏。
1 月 28 日,史宏杰等人完成了《决战拜年之巅》,随后有玩家在活动期间拍摄传播,逐步引起关注。截至 2 月 3 日,该游戏用户数已超百万。就游戏走红原因,史宏杰猜测源于恰逢春节将至,游戏也比较精准地定位了用户群体。
▲游戏说明
2 月 2 日,史宏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游戏灵感来源于网络热议的 " 孝子 " 评级。" 孝 " 与 " 笑 " 谐音,二者之间也有所冲突:" 被亲戚们‘拷问’的状态是有压力的。亲戚觉得你的表达要让我高兴,一旦表达不太合适,就会被批评‘这人怎么这样’,但其实缺少了表达自我的机会。"
在这款游戏中,玩家有初始设定,包括长期离家在外、年龄为 16 岁至 26 岁范围等:" 一方面是和我们用户群体比较相似。另一方面,会被亲戚‘拷问’,一定是和亲戚不太熟悉。"
除了玩家以外,几位出场的 AI 亲戚也都有大概的人物设计。史宏杰介绍,亲戚们的话题确实围绕工作、结婚生子、家庭等展开,自己从过往的作品中挑选了一些压迫感比较清晰的原型,而后进行细化:" 我会去考量,玩家至少是要感觉到不舒服的。这需要有一些夸张,我们把亲戚的正反两面都放大了,更希望做‘刀子嘴豆腐心’的角色。" 在具体角色中,各类亲戚也有所区分," 越偏的亲戚,否定的强度越大,但到后面就开始柔和了,像大姑妈得到的评价就特别好。"
除了 AI 亲戚的情绪机制设置以外,每轮亲戚对话上限为 8 次,史宏杰称这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复现:" 你跟亲戚瞎扯,他们也不会想理你,你也不会想理他们,大家都觉得没有意义。"
与过去的游戏交互不同,《决战拜年之巅》中,玩家无需点击具体的选项,而是基本完全自由地在对话框中输入自己的回答。史宏杰称,一方面源于团队的强项业务为 AI 相关;另一方面," 我们的整个主题也是希望大家能够自由地表达 "。据史宏杰观察,玩家们对 AI 亲戚们的反应主要包括顺从、沟通或质疑、发泄等多种情况,也有人确实将游戏用于模拟拜年场景,调整自己和亲戚沟通的方式。
史宏杰透露,通关以后的结局文字已提前设置,比如," 其实大家家里的群聊都一样,大家没有很多针锋相对的东西,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互相应付和安慰。如果真的决战拜年之巅,也许没有人会是赢家。但再怎么刀子嘴,也要回家。"
对此,史宏杰解释:" 这是我的一点点私心。其实我们真的跟家人相处的时间不多,这段时间还是好好相处,不要应付。"
史宏杰所属团队为杭州智聊思远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4 月,团队成员多为在校大学生,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浙江工业大学本科生李汪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游戏未产生商业收益,已和智谱 AI 合作。李汪洋称:" 大家都是 AI 爱好者,公司成立时,OpenAI 开放了相关接口,我们觉得可以做一些有趣的产品应用。" 据李汪洋介绍,公司已推出社区、工具类产品。史宏杰也表示,包括《决战拜年之巅》在内,他们目前计划推出 3 款具有人文关怀的产品,暂定均为游戏形式。
过年焦虑引发热议
专家建议有时需要说 " 不 "
与《决战拜年之巅》同时引发讨论的还有 " 过年焦虑 ",不少网友表示,催婚、收入等话题使人对回家过年产生焦虑。
据媒体报道,应用心理学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廖春岭提及,春节前的焦虑多属于现实性焦虑,也就是由现实情境中确实存在的原因(包括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引起的焦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实性焦虑,多与 " 讨好型人格 " 有关。这些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想做到让周围的人都满意。
面对家人的期盼,廖春岭建议,首先要有同理心,尝试从家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的初衷是因为爱,才会有这样的期盼。同时,要学会自我肯定,即使与家人的期望不符,也应该坚信自己的价值和选择。另外,注意设立边界,虽然家人的期望很重要,但也要为自己设立有弹性的边界," 这意味着有时你需要说‘不’并与家人进行坦诚的沟通,了解他们期望背后的动机,同时表达你自己的感受、愿望和计划,尽可能取得互相理解。"
1 月 24 日,杭州市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发布回家过年单身青年的 " 反催秘籍 " 文章,提及 " 反催婚 " 是一个集情绪管理、非暴力沟通和纠正认知偏差为一体的高难度动作," 无论我们选择使用哪种招式应对催婚,最好先是认真思考并捋清自己真实的婚恋态度和人生规划,在此基础上为自己和父母创造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倾听和理解父母所处的境况,并坦诚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
来源:成都商报 - 红星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