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2-13
新春走基层|“捏龙”分几步?非遗传承人教学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想不想捏龙?真的龙也许没机会捏到,但是,跟着非遗大师学捏一条小奶龙,可以安排。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南京泥人代表性传承人何斌已经忙了好几个月。一条条活灵活现的 " 泥龙 " 在他的手里诞生,他还把自己的捏龙 " 秘笈 " 传授给很多前来研学的学生。

△何斌的非遗作品

甲辰龙年春节到来之际,现代快报记者也跟着非遗大师何斌学习了 " 捏龙 "。想学吗?跟着在线教学视频,现代 +App 的网友们过年在家就能轻松学起来。

非遗传承人年前教学忙

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南京泥人工作室里,泥塑作品个个小巧玲珑,线条优美,精致无比。这也是南京泥人区别于其他地域泥塑作品的独具风韵,不求形象酷似,却讲究传神写意。

龙年生肖作品是 " 显眼包 ",而每只小龙的神态各不相同,有的怒目圆瞪,有的眉眼弯弯。虽然小得可以放在掌心上,但丝毫不影响细节上的玲珑精致:即使是不足 1 厘米的胡须,也刻画得飘逸灵动。

△ 何斌带着孩子们一起体验非遗

" 何老师,龙须怎么捏?"" 龙的两只小眼珠怎么捏得一模一样?" 这些天,何斌的身边常常围了一圈前来研学的孩子。他总是一个个地耐心指导,教他们做出自己专属的泥人作品。大约半小时的教学之后,每个人都交上一份像模像样的泥人 " 作业 " 了。

何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为了龙年生肖泥人,他从去年 11 月就开始设计形象、准备。因为完全是手工制作,即便是娴熟的非遗传承人,做一只小奶龙也得花上 20 分钟左右的时间,工作一天下来也就只能捏十几个。这段时间,何斌还忙着馆内馆外的教学,算下来到年前为止,他已经上了至少 10 堂课,教了五六百人。

捏一只小奶龙,工序可不少

龙是生肖动物中细节比较多的。小小一只可以放在手掌心里的奶龙,看起来不难拿捏,其实是个精细活儿。要捏出龙的神态,很不容易。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何斌体验学习了 " 捏龙 "。材料和工具很简单:红黄白绿黑五种颜色的超轻黏土、一根手柄略长的牙签和一把不需要太锋利的剪刀。在教学中," 搓圆 " 是何斌说得最多的基础步骤。从身体、脑袋、四肢,到眉眼、触须,龙全身几乎每一个部位,都是从一个个小圆球变形而来。

△记者与何斌一起制作小奶龙

首先,取两块红色的彩泥,搓成一大一小两个圆球,这就是龙的身体和脑袋了。然后依次捏出它黄色的嘴巴、粉色的舌头、白色的触须、黑白分明的眼睛、绿色的眉毛,以及龙髯、手脚、尾巴等部位。红色与白色泥土巧妙调和,就是龙的粉色舌头。牙签的妙用就是辅助塑形,比如把龙舌头牢牢按在嘴里、戳出龙鼻孔的形状。脑袋两侧的龙髯,是用剪刀剪出来的,然后用牙签辅助造型。龙的尾巴,则是把一个小萝卜形的泥条倒插在身后,再点缀上五个 " 水滴 " 形的小泥球。最后,用黑色的泥在龙的肚皮上写上 " 吉 " 或 " 福 " 等字样,就算完成了。

△小奶龙

记者和每个初学者一样,能交出自己的 " 作业 ",但与非遗大师相比,细节上仍然欠缺许多。要把小龙捏得剑眉星目、触须飘逸,得靠非遗传承人的手感去 " 拿捏 " 其中的粗细、曲度变化。

从 1995 年学艺开始算起,何斌从事南京泥人制作已有近 30 年。30 年如一日,只因为心中的热爱。他说:" 学这门手艺一定要坐得住,沉得下心来才能做出好的作品。只有用心打磨、细细刻画,才能让泥人‘活起来’。"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刘静妍 / 文 钱念秋 / 摄

相关标签

教学 南京 春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