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全国热映助推西安旅游 " 火出圈 ",舞台剧《长安 · 无界》成为陕西演艺新热点,以华清宫、西安城墙为代表的文博文创产业持续升温,长安乐 · " 一带一路 " 文化艺术中心、开元大剧院、曲江竞技中心等建成投用 ……
2023 年,陕西接待省外游客 1.09 亿人次,同比增长 271.94%;开工、投产项目 307 个,总投资 1569.6 亿元,56 个项目建成运营;陕西文旅产业全年营业收入达 7729.86 亿元;成功创建陕北文化、羌族文化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放眼三秦大地,新的文化创新创造竞相涌现,全省文化旅游工作展现出蓬勃活力、崭新气象。
以文塑旅 让陕西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
"2023 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接待游客超 200 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 1.5 亿元。照金红色文旅小镇接待游客近 100 万人次,韩城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形成‘韩城 · 有戏’沉浸式文旅演艺方案,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并获评 4A 级景区。《大秦》演艺剧院全面封顶。" 陕文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卢涛介绍,2023 年,陕文投集团抢抓文旅市场复苏契机,持续丰富完善文旅业态,文旅项目接待游客超 120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3 亿元,较 2019 年分别增长 71% 和 65%。而这只是陕西文旅深度融合、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3 年,我省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任务,创作出一大批文艺精品,收获 " 金鹰奖 "" 梅花奖 "" 金钟奖 " 等多个门类的国家级大奖;成功举办第十届省艺术节、陕南民歌大赛等活动," 陕北民歌音乐会 " 在北京首演、全国巡演,文艺精品创作、演出展览、品牌塑造同向发力、齐头并进,陕西特色文化品牌更加闪亮。
与此同时,省文化馆曲江馆区等地标性文化场馆建成开放,铜川市、安康市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考核验收中获得 " 优秀 " 等次,全省 55% 的公共图书馆被评定为二级以上,提前两年完成 " 十四五 " 建设目标。我省成功创建陕北文化、羌族文化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圆满举办 "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 现场交流活动、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积极推动非遗融入旅游空间、融入文化活动、融入现代生活。
优秀的文艺作品、精彩的文化活动和扎实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为加快文旅消费复苏奠定了基础。2023 年重要节假日期间我省客流暴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推出的沉浸式体验带火消费,《延安保育院》等众多旅游演艺焕新升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冰雪主题度假区、群众文化活动等成为旅游新宠、打卡热点。
为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我省赴主要客源地举办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发放 5291 万余元的惠民卡(券),带动文旅消费 1.67 亿元;积极开展对外文旅交流推介活动 40 余场,举办 2023 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签约 29 个重点文旅项目,金额 143.48 亿元。陕西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
以旅彰文 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3 年,西安市 44 个文旅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83 亿元,旅游业承载力持续提升。"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超介绍,西安旅游热度连续保持全国前十,荣膺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二十强。不仅曲江新区入选首批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西安文旅产业发展更是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2023 年,我省将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重要任务强力推进,布局建设 8 条重点产业链群,全年营业收入 7729.86 亿元。不仅西安历史文化、延安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群提质增效明显,演出服饰、毛绒玩具、秦巴生态康养等产业子群也渐成规模。我省还通过培育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树立起袁家村模式、赤牛坬样板、蔡家坡示范等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陕西典范。
为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我省去年全年开工、投产项目 307 个,总投资 1569.6 亿元,实际完成投资 360.4 亿元。丝路欢乐世界、铜川花月荟等 56 个项目建成运营,全年入库 " 四个一批 " 文旅重点项目 552 个,总投资 2705.6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9.4%、5.6%;深耕数字文旅,推出 " 密城 · 白鹿原 "" 寻梦 · 芙蓉里 " 等沉浸式文旅新场景,让科技成为文旅引客流、促消费的重要抓手,文化旅游助推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 年,陕西文旅系统将以加快建设更具引领力、感召力、供给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为目标,持续擦亮旅游标志性名片,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意度。
来源 / 陕西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