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热土》书封
一口气读完杨海蒂老师新作《这方热土》,忍不住啧啧称奇,拍案叫绝。作者用纯美、自然、厚重、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超尘脱俗、涤荡心灵的绝美画卷,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琴瑟和鸣的天籁之音。
这是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在这方热土," 森林静悄悄的,偶尔传来几声蝉鸣鸟啾 ",那是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的静谧幽深;顷刻间," 壮丽的红日一跃而出,橘红色阳光穿越云朵的缝隙,万丈光芒照耀着大地 ",则是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的雄浑壮美。山海之间的万千气象,朝霞撒下的轻柔光线,万物生灵奏响的美妙晨曲,营造出一种交相辉映、错综复杂的审美意境,既古老又现代,既温情又浪漫,既清新又浓烈,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这是精彩纷呈的科普课堂。在这方热土,果似腊肠的吊瓜树,能让人味觉变甜的神秘果,号称 " 地球植物老寿星 " 的龙血树,原产热带非洲的火焰木,树冠大而体态美的雨树,具神奇医疗功效的野生茶树,永远两株相接母子相连的母生树," 树上有树,双树叠生 " 的古老天琴树,还有 " 热带雨林中的精灵 " 海南长臂猿,斑纹状如龟背饰文的云豹," 原野精灵 " 海南坡鹿,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海南脆蛇蜥,体型最小、模样萌萌哒的海南兔等,各种来历不凡、珍稀名贵的野生动植物,应有尽有目不暇接,让你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长知识、拓视野、见世面。
这是一趟绝妙的洗心之旅。当你踏进这方热土," 晚识霞渐渐隐退,夜幕悄悄降临,月亮和群星升起,皎洁的月光洒满幽暗的山谷,清辉笼罩着沉静的山峰,嶙峋的群山万壑变得柔和。此时此刻,耳畔只有昆虫低鸣、花朵低语和树上果实掉落地上的声音。" 你静静仰望苍穹,或许体悟到古诗中的清幽意境:"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犹如作者所写 " 红尘中的喧嚣全然消退,世界呈现出空灵之美 ",而就在那一刻,你的身心仿佛得到彻底洗礼,清爽怡然," 肝胆皆冰雪 "。
这是人与自然的琴瑟和鸣。人类来源于大自然,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中国人有 " 天人合一 "" 民胞物与 " 的思想,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留下许多人与自然琴瑟和鸣的传世名篇。无论是辛弃疾的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李白的 "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或是张志和的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杜甫的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等,无不寄情于天地中,徜徉于山水间。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脚步的狂飙突进,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度 " 剑拔弩张 ",荒漠化已影响到全球 1/5 的人口和 1/3 的陆地面积,大约有 100 万生物物种受到威胁或濒临灭绝。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任性贪婪地掠夺自然,必然遭到自然的反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天下计、为世界谋,提出 "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 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展开来,也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共鸣和响应。杨海蒂老师笔下这方遗世独立的美丽新世界——海南热带雨林,正是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出的果实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了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然而面对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丰厚馈赠,也有少数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偶约三五亲朋 " 到此一游 ",也不过走马观花,"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
当我们跟随杨海蒂老师的热情指引,走进这方热土,走进这片充满着原始野性魅惑、张扬着令人窒息之美的热带雨林,听着 " 婉转动听的山歌,乘着夏日傍晚的微风,从雨林深处悠扬地传来 ",或许能唤醒我们尘封已久的心灵记忆,找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空间。
作者 刘海燕
编辑 段筠 /编审 黄聪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