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新凯 郭业飞 记者 王晓宇)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俗称 " 造岛神器 ",它能疏浚航道、吹填造陆、建造码头,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 " 大国重器 "。在江苏连云港赣榆港区,由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 " 天骥 " 和 " 天禹 " 两艘绞吸式挖泥船正在 24 小时不停歇地奋战在江苏华电赣榆 LNG 接收站项目码头工程建设现场。据悉,整个工程疏浚任务的总方量是 400 万立方米左右,每天要完成 4 万立方米左右。
在 " 天骥 " 船和 " 天禹 " 船上,操作人员始终在疏浚控制台前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控制台上实时数据的变化,并操纵控制手柄让船舶在横移锚系统的作用下绕着钢桩作扇形摆动,并不时前移。
据船舶负责人介绍,整个疏浚过程是通过水下重达 12 吨的绞刀进行旋转挖掘,并通过泥泵和管路输送,如 " 绣花 " 般分毫不差地将挖掘出来的泥沙 " 吹 " 到指定的陆域形成区域,在完成了疏浚任务的同时又完成了 " 造陆 " 任务。另外,船舶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变频控制系统,世界一流的高效泥泵系统,设备性能及施工效果均可与亚洲最大的绞吸挖泥船 " 天鲲号 " 比肩。
施工以来," 天骥 " 船和 " 天禹 " 船成功 " 吹 " 出一片 20 多万平方米的 " 新陆地 " 船舶电力系统、推进系统、钢桩台车系统、智能集成控制系统等都经受住了实战检验," 大国重器 " 也能干出 " 海底绣花 " 般的细活。
陆域形成区疏浚工程已完成约 80%,春节期间 " 天骥 " 船和 " 天禹 " 船继续施工,船上加项目部人员约 60 人坚守岗位,为后期地基处理及交地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参建各方将进一步践行初心使命,与工期赛跑,用匠心 " 质 " 造,努力完成由 " 沧海 " 变 " 桑田 " 的伟大奇迹,奋力书写海上丝路起点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据悉,江苏华电赣榆 LNG 接收站项目码头工程是我区产业强区重点工程项目,是江苏省近 5 年来首个获得国务院批准的新增围填海项目,也是江苏省抓好重大项目用海政策落地实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作用的标志性成果。
该项目是积极响应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要求,是重点推进的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也是延伸天然气发电产业链、提升发电用气保障能力、实现气电一体化运营的重要支撑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 座 21.7 万立方米 LNG 卸船码头、3 座 22 万立方米 LNG 储罐及配套设施,配套建设 25 公里外输管道,在青宁输气管道柘汪分输清管站接入国家干线管网,纳入 " 全国一张网 " 运营调度,整体工程预计 2027 年建成投产。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