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9 日中午,下着绵绵细雨,正值螃蟹放苗之际,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十几名工人正在蟹塘打捞水草,为投放蟹苗做好准备,“别看这小小水草,它可对螃蟹的生长起着大作用。去年我们有 300 亩蟹塘试验了多种水草搭配模式,大大提高了螃蟹的品质和产量。”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介绍,今年预计有 1 万亩蟹塘将全面推行多种水草搭配模式,这个改良的方式就诞生于人大代表之家,是在 80 后养殖户小朱提议下,经过讨论后推行的。
高淳区螃蟹养殖面积 22 万亩、年产螃蟹 1950 万公斤,产值超过 20 亿元,螃蟹产业是全区重要的富民产业。邢青松是土生土长的高淳人,也和螃蟹打了一辈子交道,大家都称他为“螃蟹大王”,他从农民中来,为农民代言。今年是邢青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七年,多年来他提出了不少接地气、惠民生的建议,真真切切地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邢青松先后提交了关于建设河蟹产业国家联合育种平台、将重阳节确定为“全国敬老日”等 4 条建议,分别得到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的认真办理和答复。他说:“其中关于养殖减抗、饲料禁抗的建议,国家农业农村部答复将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探索资源共享机制,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得到答复后我很满意,也替老百姓感到高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邢青松的心始终紧紧连着老百姓。虽然现在不是吃螃蟹的季节,但是去年蟹农们的丰收场景依然让邢青松历历在目,“螃蟹养殖技术的改良初见成效,规模化养殖之后,螃蟹产量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加上去年螃蟹价格卖得好,蟹农们的钱包自然鼓了起来。”
为了让农民增收,邢青松尝试了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子。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建成 2.1 万亩高效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引进 23 家水产养殖企业,万亩基地养殖的螃蟹规格大、产量高,螃蟹平均规格达到 4 两以上,其中两家养殖企业亩产达 300 斤以上,半斤以上的螃蟹占到 40%。万亩基地 23 家养殖企业亩均效益在 3000 元以上,高的达 10000 元左右。
邢青松说:“规模化养殖后,原来的养殖户不用再承担养殖亏损风险,还能发挥多年的养殖经验,就近在基地务工,夫妻 2 人务工年收入在 10 万元左右。”
在带领蟹农致富的路上,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加入到螃蟹养殖行业中,“现在的螃蟹养殖已经不同于传统养殖了,无人机投放饵料、机械化除草这些新技术都应用上了,但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未来还得靠年轻人。”邢青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联社的年轻人占比不到 20%,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留在农村成了他的新目标。
带着这样的目标,在 2024 年全国两会召开前,邢青松花了 3 个月的时间走访、调研,“在调研中我发现留在农村的年轻人确实很少,多数是小孩和老人,我建议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全力促进农村居民就地就业,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邢青松认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留住年轻人的第一步,有了就业机会,还要创造符合年轻人的就业岗位,比如科技农业岗位、旅游农业岗位等。
邢青松几乎每天两点一线,往返于螃蟹养殖基地和家,他说:“人大代表,就是为老百姓发声的,七年来这份责任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多调研、多听老百姓的想法,才能提出好的建议,当好老百姓的代言人。”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梦云 / 文 顾闻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