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2-22
人民网三评“高仿账号”之二: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假冒官方组织账号误导公众,假冒新闻事件当事人浑水摸鱼,高仿甚至冒充名人开设账号混淆视听 …… 类似假冒仿冒账号如同网络空间 " 牛皮癣 ",令人防不胜防,更严重干扰了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堪称顽瘴痼疾。

事实上,对假冒仿冒账号的治理从未停止。自 2021 年 2 月 22 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 " 不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 "" 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 " 等作出禁止性规定。此前 " 清朗 · 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 " 专项行动要求,要严打假冒仿冒的 " 自媒体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知情权。在治理重拳持续发力下,一些平台对公众账号进行了管理,封禁了一批假冒仿冒的自媒体账号,取得了实效。

但也要看到,某些账号或是 " 换个马甲 ",或是转战其他平台,屡禁不止、继续兴风作浪的原因值得深思。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一些自媒体运营者之所以热衷仿冒假冒、冒充名人,说到底是因为有利可图。在 " 流量至上 " 不良导向下,个别人为博眼球、引流量,在账号名称上动歪脑筋,蓄意 " 傍名人 "" 打擦边球 ",为的就是能快速吸引粉丝,获得流量和广告收益。另一方面少数自媒体从业者缺乏正确的经营观,把假冒账号作为赚快钱的捷径,利用网上规则漏洞非法牟利。现实中不乏一些网络水军组织者和不法分子,通过仿造昵称、虚构资质等形式,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发布误导性内容,以此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从中获取高额收益。

客观来看,自媒体平台注册机制不健全、审核把关不严格,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目前,绝大多数自媒体平台对账号认证、加 V 等有身份审核的要求,但对个人注册账号缺少相应的审核机制,有的没有账号实名要求,有的只需要简单填写相关信息即可,有的还可以同一手机号注册多个账号。对于一些自称官方机构的账号,一些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被用户举报之后,仅仅封禁账号了之。目前对实施此类行为的个人和机构缺乏相应的惩处机制。违规成本低、注册门槛低,让假冒仿冒账号 " 野火烧不尽 "。

进一步来看,除了平台缺少监管外,假冒仿冒账号大行其道,也和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机制不健全有关。在传统的点对点式传播中,一些假冒账号 " 一眼假 ",很容易被用户识破,缺乏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能力,也得不到用户的关注。但是算法推荐机制下,自动捕捉关键词、精准匹配用户群,这些原本难以拥有市场的假账号,却被算法推荐到热门上、推送给了潜在的用户群体。这客观上为假冒仿冒账号提供了曝光度和增粉渠道,也让一些违法违规分子更加肆无忌惮。此外,用户在平台上进行直播打赏转账等行为,平台是否尽到了合理提醒的义务?对一些甄别能力不强的老人和孩子,有没有相应的保护提醒机制?这些还都要打个问号。

前不久,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假冒演员 " 靳东 " 诈骗案做出一审判决,不法分子冒充靳东的身份在网络上获取网民的信任再骗取钱财,这样的案件一再提醒我们,治理假冒仿冒账号刻不容缓。正如靳东本人所言," 网络平台监管不力,难逃其咎 "。对于那些公然冒充名人、政府机关、新闻媒体的虚假账号,是时候要从源头上铲除了。

来源:人民网 - 观点频道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快钱 牛皮癣 算法推荐 互联网 网络水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