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2-22
2024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发布30条硬核举措,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这样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江苏以占全国 1.1%的国土面积、占全国 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 5.5%的粮食,不但端稳了江苏 8500 多万常住人口的 " 饭碗 ",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2024 年乡村振兴怎么干?2 月 22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2024 年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 " 千万工程 " 经验落实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内容(以下简称 " 一号文件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指导 " 三农 " 工作的第 12 个省委一号文件。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号文件共分为七个部分 30 条措施,文件深入落实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对全省 " 三农 " 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端稳端牢 " 饭碗 ",2024 年粮食总产量将达 750 亿斤左右

" 长期以来,江苏‘三农’工作基础扎实、成效明显,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良好局面。" 江苏省委副秘书长李荣锦列举了一组数据:江苏粮食总产量连续 10 年稳定在 700 亿斤以上,2023 年达到 759.5 亿斤的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0488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2.07:1;乡村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农村民生持续改善。但对照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目标,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李荣锦表示,一号文件明确了 " 稳产、增收、四提升 " 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江苏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全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 8100 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 750 亿斤左右,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集成创新,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坚决遏制耕地 " 非农化 "、永久基本农田 " 非粮化 ",做到良田粮用。加大对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支持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总投入不低于上年。

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落实 " 菜篮子 " 市长负责制,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持续稳固生猪基础产能,推进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 120 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保有量稳定在 5000 家以上。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20 万亩。

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一号文件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出四方面举措。

文件要求,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乡村就业环境和服务供给,带动农民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创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完善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用地政策,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的带动作用,建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联农带农载体,积极探索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四是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继续强化重点地区帮促,深化 " 五方挂钩 " 和片区整体帮促机制。

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举办 " 苏韵乡情 " 活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

一号文件明确,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做好做足 " 土特产 " 文章,鼓励每个农业大县至少培育 1 个 10 亿元以上特色产业。培育建设一批市域、县域农业全产业链。持续打造 20 个高水平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一批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

赏田园风光、品特色美食、体验民俗文化 …… 如今,江苏多地乡村立足农业、叠加旅游,一批批美丽乡村吸引远近游客。一号文件明确,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持续举办 " 苏韵乡情 " 休闲农业系列推介活动,培育 10 个休闲农业精品区。深化拓展 " 水韵江苏 " 品牌内涵,持续办好省乡村旅游节、" 绿美江苏生态旅游 " 系列推介活动。

插上科技 " 翅膀 ",加快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提升农业科技与装备水平方面,一号文件要求,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办好科技小院、亚夫科技服务站。加快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和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先进农机装备创制应用,打造集智能决策、精准作业、除尘降噪、节粮减损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粮机装备。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 " 智改数转网联 ",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分中心、创新应用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

新建 1000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碧水蓝天、白墙黑瓦,美丽宜居的乡村图景在江苏处处可见。

新建 1000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 140 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培育特色田园乡村片区,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建和改造提升绿美村庄 310 个,新建农村生态河道 4000 公里 …… 一号文件对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作出相关部署。

一号文件明确,江苏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 2000 公里,一体化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特色产业、特色园区、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更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 1800 公里。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 " 面子 ",也要 " 里子 "。一号文件明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托育服务,科学配置县域内师资力量。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新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相关功能中心 100 个。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就近获取基本养老服务的需求,改造提升 1000 个有代表性的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在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以县域为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开展江苏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以县域为单位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路径。

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打造 " 乡村工匠 "

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一号文件明确,大力培育 " 新农人 " 队伍,实施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能提质行动。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 " 头雁 "400 人。继续实施 " 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 "。分层分类培育高素质农民 15 万人。"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 创业就业专项培训 1 万人次以上。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打造 " 乡村工匠 "。

不仅如此,江苏还将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落实村书记后备人才培育措施。锻造政治过硬、知农爱农、业务精湛、群众认可、堪当时代重任的 " 新农干 "。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保障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也加力提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号文件明确,优化多元投入机制。坚持公共财政优先保障,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和绩效管理。切实落实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推动 " 财政金融支农 16 条 " 政策落实。综合运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奖励补助等多种手段,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领域。积极推广 " 苏农贷 "" 富农易贷 " 等金融支农产品,推进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 " 常态化服务。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卢河燕 赵丹丹 / 文 顾炜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